当前位置:首页>首页泰安新闻

泰安:非法行医成顽疾 根治“黑诊所”需多管齐下

2013年11月20日 10:34作者:马骏来源:大众网

黑诊所、假医生、黑医托……近年来,在我市一些城乡结合部和个别城中村,非法行医隐蔽而猖獗。“打击非法行医需要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奏效。

  

  一家非法行医的牙科诊所卫生状况堪忧。

  大众网泰安11月20日讯 据泰安日报报道,黑诊所、假医生、黑医托……近年来,在我市一些城乡结合部和个别城中村,非法行医隐蔽而猖獗。虽然相关执法部门多次查处整治,但非法行医现象仍然是屡禁不绝。调查发现,由于利润丰厚,个别黑诊所利欲熏心,铤而走险进行非法行医活动,导致医疗事故时有发生。非法行医这一“顽疾”亟待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形成监管合力等方式予以根治。

  多年小黑屋原是黑诊所

  如果不是窗户上贴着红十字卫生标志,难以想象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黑屋竟是一家打针看病的“诊所”。

  18日上午,记者跟随市卫生局和市公安局的执法人员来到洼子街小区,在不起眼的一排平房中,发现了一处黑诊所。进入屋子,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被隔成了门诊室、药房、小仓库,输液室和注射室混在一个仅能容纳2张单人床的房间,一名30多岁的年轻男子和一名七八岁的孩子正在家属的陪同下躺在床上输液,给病人打过针的药瓶随意丢弃在床边的桌面上,显得脏乱不堪。

  “孩子得了腮腺炎,来这里打针治治。”陪同孩子打针的老人说。腮腺炎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造成传染,但输液室随时有人进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有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行医资格证?”看到执法人员前来检查,一位被称作“医生”的中年女士摇了摇头,并三缄其口。据小区居民反映,这家小诊所开了至少已有三四年的时间了,“平时感冒发烧的小病就来看看,就图个便宜方便。”

  在收集了相关证据后,执法人员没收了该诊所的非法医疗设备,并张贴公告,予以取缔。

  非法行医严重危害健康

  “非法行医是指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医疗卫生监督二科负责人介绍,黑诊所非法开展打针、输液、卖药、整骨、计划生育手术等行为;游医、摊医在早市、集贸市场非法开展拔牙、镶牙等活动;生活美容院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手术,以及打着“义诊”的幌子在社区非法进行采血检验、治疗等,这些都属于非法行医。

  由于非法行医者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乱诊断、用假药致使每年都会发生多例非法行医致使病人受到伤害的案件,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绝大部分非法行医场所的环境消毒灭菌和医疗设备存在隐患,极易造成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同时,一些黑诊所利用出租房屋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后行医者往往“一跑了之”,受害者难以得到相应赔偿。

  卫生监督部门一直把打击非法行医作为重点监督执法工作,每年开展多次集中整顿和专项打击行动。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查处取缔非法行医场所60余家,查没各类药品134箱,没收医疗器械155件。

  根治非法行医需多管齐下

  非法行医流动性大、成本低,尤其是一些游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跟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非法行医打而不绝,屡罚屡犯。

  此外,由于卫生行政执法的局限性,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存在不少困难。非法行医者一看到执法人员,就关门或逃跑,移交线索后公安部门难以取证。

  “打击非法行医需要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奏效。”在采访中,很多专业人士建议,打击非法行医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形成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提高非法行医的违法成本和司法威慑力。

  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让非法行医者无立足之地。鼓励和吸纳正规医疗机构进入城乡结合部、新兴开发区、城镇和乡村,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缓解偏远地区、困难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非法行医行为失去滋生土壤。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