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随笔2
那时的泰城没有多少大的饭店。岱宗坊的泰山宾馆是当时最高档的饭店。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才建起了华侨大厦等饭店。泰城那时街上的人不多,整个城市显得很安静。
泰安随笔2
文/晓青
那时的泰城没有多少大的饭店。岱宗坊的泰山宾馆是当时最高档的饭店。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才建起了华侨大厦等饭店。泰城那时街上的人不多,整个城市显得很安静。
我在泰安的二十年,先后爬过四次泰山。不像泰安博友凉如莹一样,一年数次登山。我真的很羡慕她。我登泰山第一、二次是在1982年。第一次是中学YUAN同学回山东探亲,顺便来泰安爬泰山,这一次我陪他一直从红门走到泰山顶;第二次是中学同学携新婚妻子来爬泰山,我也是一直陪他们爬到山顶。那时,没有索道,只有通过盘山公路到中天门的中巴。因此,那时的爬泰山才是真正意义的登山。
泰山是一个文化山,因此,只有沿登山石台阶,一步一步走,边走边看两边的石刻,古建筑,才能体会到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人们往往为登顶而登顶,摒弃了原来的爬山环节,其实,他们多花了不少冤枉钱,而令人遗憾地抛弃了原汁原味的泰山文化。
我在泰安的20年生活,那时单位每年都组织春游。春游,无非就是大家一起爬爬山,放松一下,中午找一个僻静地方,大家各自拿出自己做得菜,凑在一起,来个野
。。。。。。
20年中,我先后两次外出读书学习,前后长达四年多。严格算起来,我在泰安的真正居住时间,也就15、6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在当了20多年的被管制人员后,终于得到了平反。平反后,按政策她又回到了泰安,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农大。可这时的农大已经时过境迁。还好的是,这时在农大中层还有不少她的学生在执政,还有她不少的学生还没有退休。因为年龄原因,母亲在落实政策以后,学校马上给她办理了离休手续。
记得母亲刚回学校时的那一时期,她几乎每天都去农大校园。在校园里,她到处走,这一走几乎就是一天。她似乎是在寻找她那青春时代留下的痕迹。遗憾的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园里五十年代的建筑已经很少。尽管这样,每次从学校校园里回来,她都显得很兴奋。再往后,随着她的老同事、学生一个个离去,母亲在家越来越沉稳安静了。
母亲离休后,农大按照政策给她分配了住房。可是,她从来不去住,愿意和我们住在一起。我和夫人忙工作,儿子的接送及吃饭等打理,大多是母亲。因此,儿子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很多时候在家吃饭的就她们祖孙二人。因此,儿子和奶奶的感情比较深。
这次回泰安,我没有去学校家属院。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往往进去以后遇到熟人就要打招呼,不知什么原因,我现在有些怕见熟人。这次到泰安和夫人一起住进朋友安排的宾馆。朋友安排的很周到,房间是套间,吃饭签单就可,自己什么也不用操心。
第一天到泰安,我就在宾馆安排了一桌饭,请来农大的一些老同事、朋友,这一席我们八个人喝掉了七箱啤酒。第二天,朋友在虎山水库傍边的一家饭店请了一顿很有特色的牛头宴。第三天,按计划我和夫人驾车回到了济南。
泰安,虽然我对她很是纠结,但我人生的轨迹永远也无法回避她。尤其是每当拿出370902打头的我的身份证时,我流血的心就忍不住颤抖。。。。。。
责任编辑: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