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美丽泰安

推进富民强市 建设幸福泰安

2013年10月18日 13:43作者:姚志贤 杨小君来源:大众日报

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必将大力推动这两大板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加速崛起。泰安市整体纳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宁阳、东平两县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为泰安市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原标题:泰安:推进富民强市 建设幸福泰安

  △山城一体

  △泰安中石油液化天然气项目

  △泰安市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络纱工序作业单位

  △第二十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登山比赛

  △泰山刘老根大舞台

  △岱银集团3万锭世界先进水平的特种纱生产车间

  △泰安市山能机械工业园年可实现千万吨级别工作面作业的煤机

  △泰安市肥城润峰光伏发电项目

  △泰安花样年华景区

  △长城路北段全景

  △泰山温泉城

  △天平湖公园

  ◆导 语

  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必将大力推动这两大板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加速崛起。泰安市整体纳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宁阳、东平两县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为泰安市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推进‘一圈一带’建设,顺应了全省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段性要求,也符合我们泰安的发展实际。”泰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洪峰在全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对于泰安市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抓住用好了,泰安的发展将赢得主动权,增添新动力。泰安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争取、统筹推进,实现与城市群各市共赢发展、一体推进。

  ◆战略定位

  ●发挥泰山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快现代化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把泰安建成山东省区域特色中心城市、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

  ●发挥开放城市优势,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建成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对外开放特色高地。

  ●发挥产业优势,加大骨干龙头企业培植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建成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特种车和专用车生产基地、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矿山装备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产业基地。

  ●发挥旅游文化优势,搞好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加强旅游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省旅游文化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发挥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集聚发展国际化商贸流通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发挥高校科研单位较多的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科研院所实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科教中心和人才聚集中心。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铁路、公路、港航、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建成山东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现代物流基地。

  ●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都市圈特别是省会城市的高品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发挥生态优势,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成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

  □姚志贤 杨小君

  理清特色优势 明确发展目标

  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泰安面积居第五位,人口居第三位,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看,位次都比较靠前。特别是泰安距省会济南主城区最近,区位优越,资源较为丰富,科教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显,这为泰安在对接融入中有所作为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方便条件。

  泰安区位交通优越。与济南同处于京沪两大国际都市的中间连接点上,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泰安与济南在行政区划上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感情认同度很强,有利于接受省会城市辐射带动。泰安是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泰安到济南在1小时交通圈内,境内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104国道和京福、泰新、泰莱、京沪高速公路及泰肥一级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的密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泰安距济南国际机场不足1个半小时车程,2个多小时车程可到达日照港,3小时内可达青岛港。

  泰安资源能源丰富。目前泰安已探明的地下金属、非金属和稀有贵重金属矿藏有58个品种,占全省固体矿产储量的50%以上。特别是泰安市资源潜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大中型矿床集中,便于大规模开采加工。泰安市煤炭年产量达2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山东唯一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00万千瓦。

  泰安旅游资源独特。泰山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中间,是首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文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独具优势,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境内,除拥有泰山这一得天独厚的巨大旅游资源外,还拥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徂徕山、东平湖等众多的优势旅游资源,使泰安成为举世少见的旅游资源聚集地。这几年,陆续建设了一大批旅游项目,如方特欢乐世界、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太阳部落、花样年华、刘老根大舞台、天乐城水世界等等,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泰安生态环境优美。全市有6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8.5%,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泰城依泰山而建,山城相依。泰山是“天然山麓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北方山体覆盖率之冠,与泰山遥遥相对的徂徕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7%以上。泰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9.6%。目前,泰城“水质、空气质量、园林绿化水平、城市景观”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宜居城市标准,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一个“青山、碧水、蓝天、绿城”的宜居城市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泰安科技教育发达。泰安为山东省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内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山东服装学院等10所高校,年招生2.8万人,在校生10万人,专任教师5400人;28所中专职业和技工学校在校生9万人;科研机构21处,驻泰和聘任院士15名,具有独特的智力优势,具备雄厚的人才资源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泰安产业特色明显。农业已形成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6大主导产业,其中有机蔬菜面积是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的地市。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煤炭、新材料、纺织服装、新能源、化工、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列全省第四位。

  依托上述优势,在“一圈一带”建设中,泰安将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标准,进一步明确发展功能定位,着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着力加强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泰安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提升经济实力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南部大通道,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把泰安建成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和煤矿机械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生产基地。

  近年来,泰安市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12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了9.1:50.7:40.2。现代农业体系加速构建。农业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万亩,有机蔬菜面积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总面积达到35万亩,奶牛存栏、苗木花卉面积继续位居全省首位,规模分别达到21.5万头和31.5万亩,建成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特色农业园区216个,面积28.91万亩。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面积达到460余万亩。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11家整车生产和改装企业,69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煤机装备产业已形成多品种、多系列、全门类的煤炭装备及零部件生产和配套体系,成为煤炭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全国有影响的煤炭装备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建成国家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拥有泰山玻纤、泰山石膏等驰名商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输变电设备产业拥有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山东鲁能电缆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是国家级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电力电缆、输变电设备等产品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泰山”牌交联电缆被行业认定为第一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泰开”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从业人员11000余人,总资产79亿元;食品工业主要分布在肉禽加工、乳制品制造、酿酒等行业,拥有规模以上各类食品工业181家,形成了蒙牛乳业、泰山酒业、肥城银宝、亚奥特乳业等龙头企业,其中肥城银宝、亚奥特乳业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纺织服装工业形成了以棉纺织为主,兼有毛纺、针织、服装、印染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拥有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驰名商标1个,拥有山东岱银纺织、华兴纺织、康平纳集团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1家;医药产业现有生产企业10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1家,中药生产企业3家,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4家,其他医药生产企业2家,泰邦生物是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企业、省内唯一的血液制品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人血白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血液制品。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大力实施服务业载体建设“103030”工程,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格局逐渐成形,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重点企业培植和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有了新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有了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430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51%、15.2%。

  在推进“一圈一带”建设中,泰安仍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坚持高端引领、优势支撑、传统提升、新兴转型、特色取胜,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再造泰安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培植粮食、蔬菜、油料、种子、畜牧、泰山茶和乡村旅游等14个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产出能力高、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强做大优势产业,着力培植汽车、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四大优势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特种车、专用车和零部件三大优势产品和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吊管机等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产业,重点发展电力电缆、高压开关、变压器、互感器、组合电器、电站自动化装置等系列产品;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建设泰山复合材料、泰山石膏、大汶口石膏、汶阳石膏等园区和肥城、泰山土工材料两大聚集区;装备制造产业,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积极推进专业化、成套化、数字化、规模化,加快开发锻造、机床、纺织、食品等专用生产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煤炭、化工、食品和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煤炭产业重点支持企业煤炭、煤电、煤化工等多元化发展;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烧碱、精制盐、农药、化肥、甲酸、甲醇等化工产品;食品产业重点发展肉禽加工、乳品制造、酿酒、粮油加工、果蔬加工、软饮料、调味品制造;纺织产业重点发展新型高档纱线、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面料、名优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四大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碳纤维及制品、蓝景膜及组件、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特种金属材料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电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应用开发、电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矿山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集成业、嵌入式软件业、数字动漫与游戏产业、塑料光纤产业,积极推进泰山软件园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血液制品、蛋白质药物、长效干扰素、新型疫苗、新型制剂和中药复方新药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果蔬花卉、畜禽等,建立常规育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相融合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优质、高效、抗病虫、抗逆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种业企业。培植壮大优势企业。重点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扶持培植一批百年企业、百亿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科技、工业设计、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服务、服务外包、会展、节能环保、教育培训、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汽车服务、家庭及社区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建设泰城服务业“两轴、两带、六大板块、三十二个集聚区、十条特色街”。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泰安市委、市政府向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融入到富民强市、幸福泰安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宜居型社会。

  近年来,泰安市依托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湖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水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5%,生态环境位居全省内地城市前列。泰城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先后展开了“两轴”(历史文化轴、时代发展轴)、“两带”(环山带、泮河带)、“五大片区”等九大城市组团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京沪高铁泰安站及广场、泰山桃花峪和天外村游人服务中心、长城路综合开发、泰山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冯家庄立交等3个城市出口改造项目竣工通车,环湖水厂、泰城西区汽改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9%和99.87%,泰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85平方米,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专家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泰城、新泰、肥城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各县市区驻地和小城镇建设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智能配电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主城区全覆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泰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一圈一带”建设中,泰安市将进一步强化泰城中心城市地位。按照“依山傍水、生态优先、轴向生长、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坚持东西两翼拓展、南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提升,加快形成泰城“一主一副、两轴两带、六大组团、七湖九河”的空间结构,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市域空间格局。东西方向在扩规中拓展,在拓展中提升,着重抓好东部新区组团、西南新区组团、新客站组团、农业高科园组团、天平组团和旅游经济开发区组团的开发建设。南部以泰安高新区为依托,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依托大汶河综合开发,推进城区向汶河北岸延伸,实现泰城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老城区加快改造步伐,实施历史文化轴、时代发展轴“两轴”和环山绿化带、泮河风光带“两带”带动,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适应泰城规模扩大、人口聚集加快的形势,对接融入省会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泰安通往重要城市的快捷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增强城市交通功能。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布局城区公交线路,适时增开城乡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加大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更新力度,加快公交专用道和场站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搞好给排水、公厕、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收集处理、供电、供气、供热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制度化,建设数字化城市。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社区。坚持综合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搞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抓好城市背街小巷的改造治理。理顺市政公用服务价格,深化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对接周边城市,加强环境联合监管,强化环境同治,推动建立跨界河流水质水量目标考核与补偿办法,共同实施跨界合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协同搞好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处置和辐射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积极对接济南及周边城市,协调制定统一政策,规范矿山开发、旅游开发等建设活动,加大对水土流失、破损山体的修复与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发挥旅游文化优势 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

  举世闻名的泰山是泰安最大的优势,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为泰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不竭资源。近年来,泰安依托“一山一水五城”的地域特点,发挥泰山旅游文化优势,整合各类旅游和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的泰山观光旅游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自然观光与文化观光相协调,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整合,各类要素相配套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先后建成了泰山方特欢乐世界、太阳部落、东平水浒古镇等游园,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水浒天风、刘老根大舞台等文化演艺项目,泰山花样年华景区、亚龙湾水上乐园、徂徕山滑雪场、宝泰隆度假区地下漂流、泰山啤酒生肖园等休闲体验项目,天乐城水世界、盐海神汤、泰山温泉城等“全天候”康体娱乐项目,东尊华美达、宝龙喜来登、希尔顿逸林、丽景广场、瑞奥不夜城、宝盛东岳广场、蓝海国际饭店等高档酒店集群,中华泰山玉石商品城、名嘉城市广场、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城等旅游购物街区,以及莲花山、天颐湖、东平湖等一批山水旅游景区,突出体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效对接、深度结合和互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吸引游客“既进山又进城”,拉长了“山上、城中、周边、夜间”旅游消费链,破解了“留不住人”的难题。泰安旅游业实现了由依赖泰山向依托泰山多点联动转变,由泰山半日游向城市二日游、三日游转变。在2012中国旅游总评榜山东分榜评选中,泰安荣膺“山东最佳旅游城市”。

  下一步,泰安市将更加突出泰山特色,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业由单纯依靠泰山向依托泰山多点联动的泰安大旅游转变;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大发展转变。搞好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大汶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泰山文化产业园、泰山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碧霞湖度假区、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园、东平湖旅游度假区、莲花山风景区和徂徕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具有泰安特色的乡村旅游。提升与周边城市合作水平,加快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建立旅游联络协调制度,实现旅游规划、设施、线路、市场、营销、执法一体化。加强与济南南部和莱芜雪野湖片区的合作,共同建设省会南部旅游文化协作区,打造成为全省旅游文化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推进全面科学发展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跨越发展、没有好项目就没有科学发展。”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说,要紧紧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上一批战略支撑项目、产业集群项目,为实现泰安在“一圈一带”建设中率先发展、全面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泰安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采取领导小组领导、市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领导干部包保等措施,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建设投产一批、开工新建一批、前期推进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重点项目建设新局面。中国重汽工业园、青年汽车二期、航天特车扩能、特变电工华东科技园、华兴纺织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扩能改造、泰山温泉城、天乐城水世界、太阳部落、春秋古镇等等一批骨干优势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培植和打造了区域发展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建立了产业、部门、园区、企业相结合的招商体系,积极推进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境外招商,成功引进了法国拉法基、泰国正大、中化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大唐电力、国电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新加坡澳亚集团、香港中华煤气、中材集团、广东恒大地产、中青国能、海航集团、杭州宋城集团、中南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在引进世界500强及国内名强企业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在推进“一圈一带”建设中,泰安市将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指挥部工作体制,落实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有效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国电泰安热电联产、玻纤工业园、60万吨LNG、泰城中央商务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和104国道绕城西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早开工、早见效。拓宽融资渠道,政府性资金优先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鼓励项目单位通过企业上市、债券市场等融通资金。加强项目的论证策划工作。充分发挥大企业和驻泰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

  激发内生动力 助推宁阳东平加快崛起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宁阳县、东平县建成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建设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和高效生态经济基地。

  宁阳、东平两县是泰安市六个县市区中既列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又列入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县,东平还进入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可谓机遇叠加,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宁阳县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的奋斗目标,突出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重点,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东平县围绕“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实施“倍增计划”和“幸福工程”,两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台阶。

  在西部经济隆起带60个县市区中,宁阳、东平两县2012年生产总值分别列13位和15位,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列28位和35位,是西部经济隆起带中较具活力和潜力的节点板块之一。宁阳、东平两县将倍加珍惜列入“一圈一带”规划的新机遇,抓紧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全力抓好落实。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在省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区域交通、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时,对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积极主动与济南、泰安、济宁对接,共谋划、共建设、共分享、共繁荣。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打造全省高品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淡水养殖基地,着力培植有机蔬菜、现代渔业、林果、苗木花卉、大蒜深加工等一批高效示范园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优质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矿用机械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精细化工、矿产开发等特色产业和资源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宁阳优质粮食加工基地、矿用装备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海洋生物新材料基地,东平水产品加工交易基地、矿产业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宁阳矿用装备、东平精工工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做大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东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对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白佛山等重点景区的管理运营,实施黄金岸线、东平湖大溶洞等精品项目,做响“水浒人家”、“滨湖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业向多元化、市场化、效益型方向发展。围绕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及煤炭、港航园区建设,把东平建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和国内重要的物流节点,把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打造成为服务泰安及周边的物流仓储基地。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交通网络,支持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及铁路专线建设、S333蒙馆路磁窑至宁阳段、G105京珠线东平段一级公路、京杭运河东平段复航工程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争取范县至梁山高速公路向东延伸在宁阳连接京台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泰安至东平一级公路,加快建设泰安港。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大汶河、东平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宁阳县堽城坝、东平县稻屯洼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生态水系建设,重点建设南水北调、环东平湖等生态保护带,加强东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推进森林城市、高标准农田林网、荒山造林、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发展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抓好宁阳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东平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和中转站、东平湖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推动一体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中外知名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协作、一体发展是实施区域经济战略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相关市必须主动融入,配套联动,互促共进。在全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动员大会上,泰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洪峰强调,推进“一圈一带”建设,要做好点线面结合的文章。“点”就是以各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县域主体功能,主动对接融入,重点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推动规模结构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城镇面貌特色化,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线”就是结合德济泰莱产业带和济泰莱旅游文化协作区这一轴线,重点在联动、协作上做文章。“面”就是以泰安全市为单位,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之中。融入“圈”内,首先要融入省会济南。济南与泰安市空间相连、产业关联、距离最近,加强与济南的对接融合、一体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和有利条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两市全方位融合,推进济泰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照以上要求,在“一圈一带”建设中,泰安将加强与“圈”内各市的双向互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合作共赢。着力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积极主动与济南、莱芜、淄博、聊城等城市对接,对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共谋划、共建设、共分享、共繁荣。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主动对接济南、聊城、莱芜等市,共同争取国家和省资金、项目和政策,加快推进泰安至济南城际铁路和快速通道、泰聊铁路、青兰高速泰聊段及京杭运河建设。加快完善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推进农业、旅游、物流、人才、劳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信息网的联网工作。着力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依托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深入推进金融保险业的同城化步伐。按照互利互惠、方便快捷的原则,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对接融合,建设统一的物流市场、金融市场、旅游市场和文化交流市场等。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主动对接周边城市,加强环境联合监管,强化环境同治,共建生态文明。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立与济南科教合作、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市场一体、服务贯通、资源共享、利益一致的人才开发新机制。主动与济南及周边城市对接,推进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治安配套联动。着力推进优势产业一体化,主动与周边市大企业、大集团对接,推进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圈一带”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奋发有为的泰安人,已对全面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支持宁阳东平在西部经济隆起带中率先崛起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共创辉煌的局面已经形成。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