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周日中午的朋友聚会,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当我在东岳大街岱庙站牌登上西去的6路公交车,走到最后一排座位坐定,尾随身后的两男两女也在我身边依次坐下。从四个年轻人的装束看,像是两对外地来泰山旅游的情侣。两个小伙子身上各背的一个硕大的长方体背包引起我的好奇,职业习惯,在察颜观色,猜测两个小伙子都不像坏人之后,我主动搭讪,问大背包为何物。离我最近的一位黑胖小伙子回答,是旅行帐篷。我接着问:“你们晚上就是在这旅行帐篷里过夜的吗?”还是那个小伙子回答:是的。
“如果晚上刮大风,会把帐篷卷走吗?”我提出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是有根据的,数年之前,我采访某保险公司,知其一次驴友活动,晚上在泰山顶宿营,半夜突起大风,把他们的帐篷刮跑好几顶。幸亏驻扎山顶的消防中队及时相救,才没出更大的意外。
“不会的,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帐篷也不会被大风刮走。”小伙子的回答很诚恳。
“从哪儿来的?”
“北京。”
几句简短对话,让我对对方的人品更加放心,于是产生了与之深入交流的兴趣。作为一个地道的泰山人,我最关心的,是外地游客对泰山的印象,盼望每一位来泰山旅游的人,都能夸泰山好,而从大都市来的单纯直率的年轻人的看法尤为重要。就问:“你们几个是第一次登泰山吗?”
“是第一次。”还是那位小伙子回答,包括后面的对话,大都是在我们之间他进行,离我远一点的小伙子和两位姑娘几乎没怎么接话。
“请说说看,对泰山的印象如何?”我图穷匕首见,微笑着问道。
“还不错。”小伙子的回答都很简短,虽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摇头否定或“不如某某山”之类的看法,但与我期待的热情赞美还是有一定距离,“只是太累了,台阶太多了。”听了小伙子的补充,再看看其身上硕大的背包,我想,背着如此沉重的东西,攀登6000多级登山台阶,的确够累的。或许因为体力的劳累,影响了客人对泰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和感受吧。
通过交谈得知,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外出旅游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他们来之前几乎没怎么准备,甚至连假都没请,周五下班后一约,就来了。
“从北京到泰安实际用多长时间?”我就像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孩子,与自己的年龄有点不相符。
“两个多小时吧。”
“真够快的,速度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将过去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我感慨道。
“是的。”小伙子对我的话表示赞同。稍停,他问我:“因为明天上班,我们想尽快赶回去,请问去高铁站乘几路车最快?”
我终于有了尽地主之谊为对方做点事情,展示泰山人热情好客形象的机会,于是尽我所知,诚恳相告:“到前面的交通宾馆下车,然后换乘直达高铁站的18路最快。”
这时,旁边一位姑娘插话:“我们还想吃点东西,那儿有饭店吗?”
“饭店也有,从交通宾馆站牌下车后,往前走100多米,连着好几家,都很实惠。”
“我们想找家离乘车站点更近的饭店,他们背的东西太重了。”姑娘接着委婉地否了我的意见。
我一点没介意,看看两个小伙子身上硕大的背包,竟表示赞同:“也是。”
“在七里下车行吗?听说那里有37路,也通高铁站的。”姑娘问我。显然,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打听过去高铁的公交车,虽然获得的信息并不正确。
“七里该有通高铁的37路吗?”我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却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我没记得那里有。即便有,在那里下车也不科学,因为那里饭店并不多。如果你们不愿意乘18路,我建议就一直坐下去,到山科大泰山科技学院下车,那样能多一个选择,17路,也是通高铁的。”我设身处地为客人比较权衡,唯恐客人走了弯路,延迟了去高铁的时间。
很快,交通宾馆站到了。他们没有下车,也就意味着其选择只剩下七里和山科大,而我印象中七里的确没有37路。
“我们打听的是在七里下车。”小伙子坚持说,看来获得的第一信息非常顽强。
“请相信我,在七里下车绝对不如在山科大下好,那样你们既能乘17路,也能乘37路,如果37路确实经过七里的话。”自感我这个义务向导当得还算合格,不仅态度诚恳,而且理由充分。
果然,几个年轻人都没再说话,似乎采纳了我的意见。
然而令我大跌眼镜的是,6路车行驶到七里站牌后,其中一个年轻人先站起来,其余几个跟上,都下了车。
当公交车缓缓起动的时候,我留意察看了一下站牌,上面果然没有去高铁的37路车。
我不由得暗暗替他们着急。
责任编辑: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