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助民致富
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全市水利系统立足实际,把对上项目资金争取作为工作重点,2012年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8.85亿元。
黑色的橡胶管道遍布整个樱桃大棚,一股股水流顺着靠近樱桃树根部的出水口缓缓流出,清澈的水流带着庄稼人致富的希望瞬时融入干涸的土地……这是记者近日在肥城市潮泉镇孙楼村村民孙宗杰家的大棚里看到的景象。去年,孙宗杰的3亩樱桃树大棚借着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的东风,安装了果树小管出流灌溉工程,极大改善了大棚的生产条件。“以前用水量很大,浇一次水很费事,自从安上这个设备后,节水效果很明显,方便省事了很多。今年樱桃又丰收了,每亩地可增收三成呢!”
2012年,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变了过去零打碎敲、各自为战、重量轻质的治理方式,按照统一的农田水利规划,打破乡村、区域界限,成方连片,整体推进,建设投资、规模和效益成倍增加,调动了农民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据了解,截至目前,五个县市区共完成投资18287万元,新建塘坝17座、维修加固14座,新建泵站65座,新打机井152眼,建蓄水池350座,发展管灌11.28万亩、喷灌0.64万亩、微灌2.29万亩;建设堽城坝、月牙河两处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31.3公里,发展渠道防渗灌溉面积2.9万亩;新建改造排水涵闸752处,治理排涝沟道188.3公里。
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全市水利系统立足实际,把对上项目资金争取作为工作重点,2012年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8.85亿元。市水利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5个重点县已完成投资5.1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95亿元,建成渠道防渗灌溉面积19万亩、管灌32万亩、喷微灌7万亩,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群众人均增加收入500多元。”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