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豪华车商保时捷、奥迪和中国的汽车厂商吉利在同一天发布了有关“车联网”的最新合作协议,显示出汽车公司加速布局车联网领域的迫切心情。
车商们迫切“织网”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互联网公司“造车”带来的压力。两周多前的2月4日,谷歌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系统被美国官方认定为“驾驶员”。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向“未来汽车”的技术至高点又走近了一步。
在市场上,汽车制造公司也不甘示弱。2016年开年,通用、福特等汽车厂商加紧进军P2P、分时租赁等共享业务新模式。这些新兴汽车出行服务模式,无不与车联网技术紧密相联,必须依赖于后者才能实现商用。
在 国内,车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广也正在国家战略层面快速推进。去年12月中旬,工信部首次提出要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 求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随后,百度宣布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计划3年内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5年实现量产。可见,在传统汽车公司和互联网 公司之间,对未来汽车及智能化出行“掌控权”的争夺,仍然在激烈上演。
应用第一步:进军共享出行
以安吉星为代表的车联网应 用,被通用汽车视作为车主提供“增值服务”的一大利器。基于这一技术,通用汽车在2016年1月接连祭出三项大招,先以5亿美元投资美国共享出行服务商 Lyft,随后收购了从事汽车共享业务的Sidecar公司,并宣布了自已旗下的新共享服务项目Maven。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通用汽车称,将“重新定义个人交通出行”,Maven的用户也无需再使用钥匙,仅通过智能手机,便可以与车辆进行无缝互联;Maven用户还将在美国多个城市获得车辆共享的服务。
不只通用汽车,1月福特汽车也宣布推出FordPass项目,这一项目聚焦于车载技术、移动出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据悉,FordPass将于今年4月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出,下半年陆续进入中国、欧洲、巴西等市场。
“与互联网公司普遍所认为的‘汽车厂商普遍趋于封闭、保守’的情况不同,现在几乎所有的一线汽车厂商都已经宣布,从单纯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激进转型。这种快速的转变,甚至在互联网行业也很难出现。”飞驰镁物车联网创始人兼CEO王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此表示。
据了解,飞驰镁物是一家从事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初创公司,已经签约宝马,成为宝马车联网应用技术的一家供应商。
去年11月,宝马集团曾宣布收购中国的一家先锋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租赁),并将此次收购称之为“开发和扩展该企业在华业务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