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坝岸风光。

陈山口出湖闸。

二级湖堤绿树飘洒。
大众网泰安4月23日讯(通讯员 毛明辉 报道)阳春四月,绿意盎然。在山东东平黄河石洼闸闸前花园,一只只喜鹊压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树下,一对对身穿白色礼服的新人在闸前花园的草地上留影,在美丽的黄河岸边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怡人画卷,“我们拍婚纱照选了很多地方,最好确定还数这里风景美。”准新郎小段如是说。
阳光帅气的准新郎名叫段存满,出生于1988年,是附近十里堡村的村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感受到黄河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曾经听老人们时常说,上世纪80年代,下了雨都不敢往在堤上走,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小时候在堤上玩,风吹灰尘满天飞,让人挣不开眼。哪像现在这样光整平顺,整得似公园,风景处处怡人。
正如小段所言,如今漫步在东平黄河防洪工程上,绕过一排排整齐化一的防汛备防石,穿过柳荫虚掩的小道,在造型别致的小亭下小憩,好似置身于大家庭院的“后花园”,让人留恋忘返,遐想不断。每处工程,游客络绎不绝,人头涌头,是百姓休闲、娱乐、游玩的最佳去处。
近年来,东平黄河河务局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牢固树立人水合一的科学发展观,就如何打造出高品位、高质量及文化水平较高的工程下足了功夫。该局超前谋划,集思广益,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将工程建设注入水文化内涵,先后对徐十堤、斑清堤、石洼闸、十里堡险工、肖庄控导等工程进行整治,形成融防洪、景观、休闲于一体,使之成为向外界展示黄河形象的靓丽“名片”。从东平黄河最南端的石洼闸向北延伸,止于最北的斑清堤,全长36余公里的堤防路,随处可见以“山石、亭宇、花草”为主题的花园式美景,郁郁葱葱的行道林,如披绿毯的堤坡,平整宽敞的道路,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长卷伸展开来,突出了东平黄河的历史文化底蕴。
防洪工程,基础在建,关键在管。东平河务局所辖防洪工程战线长,管理种类多。其中,堤防工程16段,全长为36余公里;险工工程1处,25段坝岸;控导工程7处,121段坝岸;分泄洪涵闸6座,管理压力较大。
然而压力就是动力之驱,为适应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的管理要求,自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后,在“管养分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该局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人,细化管理。并建立有效的长效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护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责任紧密相联,县局成立工程综合管理考核组,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半年检查和年终总评”的评比方式,充分调动维修养护人员的工作能动性。除此之外,养护责任段之外的工程可由职工在完成承包责任段任务的前提下,自愿承包或安排临时养护责任人,进一步激发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程面貌显著改善,一批批精品工程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自2004年以来,石洼闸保持黄委“示范工程”称号;肖庄控导自2006年以来保持黄委“示范工程”称号;十里堡险工自2011年保持黄委“示范工程”称号;徐十堤、十里堡险工在2010年被评为山东黄河河务局“示范工程”称号。“十一五”期间,东平河务局被山东黄河河务局评为“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12年,国家《中原发展规划》中,将东平县列入“黄河精品旅游线路”之一,自此,东平河务局按照地方旅游建设的要求,下大力整治和建设防洪工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东平黄河这张靓丽的“名片”定会散放出更迷人的炫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