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4月23日讯(通讯员 毛明辉)熟悉他的人经常看到他在一线手握笔记本采访的情景,未曾蒙面的人经常看到他的名字见诸报端。他就是东平县交通运输局职工方雷。23年的新闻宣传生涯,从地方到部队,再到如今的东平县交通运输局,他的新闻路每一步走得都很曲折,也很坚实。厚厚的16本剪贴样报记载着他笔耕不辍的印迹,发表的约有50余万字、1400篇稿件记录着他夜以继日的新闻宣传路。
(一)
方雷走上新闻这条道路要从他的家庭说起。他的父亲原是东平县广播电视局工程师,从小在县广播电视局家属院里成长,每天听的最多的是广播,看的最多是新闻联播,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那时起,长大做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在他幼小的心灵萌生。
1992年12月,他穿上军装走进了军营,也开始了他的新闻写作路。13年的军旅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样样都有。”使他记忆深刻的是,在济南军区前卫影苑报社学习的日子,正赶上住房调整,没有地方住,晚上只能悄悄地在楼道里设张床,被褥藏在一个废弃的厕所里;写稿的时候不是在部队仓库,就是在大礼堂舞台。功夫不负有心人,13年间,个人传略及重要文章先后收入《走向新世纪》、《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大辞典》,5次跨入济南军区、五十四集团军优秀通讯员行列,《河南新闻出版报》2次、《新闻爱好者》1次报道个人的成长历程,有的新闻稿件在全军或济南军区获奖。
(二)
2006年4月,方雷从中原“猛虎之师”部队转业考入东平县交通运输局,怀着对新闻宣传的热爱,执著地行走在新闻宣传的路上。他说:“做新闻宣传工作要像蜜蜂一样勤奋;要像燕子一样垒窝,多搜集素材;要像盖楼一样打好基础,积累丰富的知识。”
工作之余,方雷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看报,边读边记,看到好的题目和词语,都会随手摘抄在笔记本上;遇到好的新闻稿件,反复阅读,从中体会写作技巧,以便应用于实际的写作中。在一线采访时,两支笔、一本记录本是随身必备的法宝。当问起为何带两支笔时,他说:“防止一支笔没有水的时候,另一支可以替上。”因为在一次采访中,他最多用过两支笔和一整本记录本。在成稿后,他会反复修改六七遍,直到自己满意后才投稿。在他的稿件落款处,除了必要的联系方式外,还添上稿件字数,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编辑根据字数选择用稿,编辑很辛苦,我们要为编辑着想。”正如《齐鲁晚报》一位编辑这样评价他:“方雷在写稿的同时,也帮着编辑做工作,而且做得很细致。”正是由于他的执著,促成了他的稿件风格:严谨,真实,有泥土味,十分接地气。
(三)
“有好的素材以外,但要学会思考,多动脑筋,有时在等红绿灯的一刹那,一篇稿子的题目就出来了。”方雷如是说。
2009年3月,济菏高速东平港连接线即贯中大道开工建设,他前去采访,然而采访并不是想象中的顺利,被采访者在回答问题时,习惯用官话、套话回答,让人很难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点,在准备返回的时候,被采访者的一句话让他抓住了新闻的尾巴,由此顺藤摸瓜,抓到了一条大“活鱼”。
被采访者说:“俺们拉土不从这里取土,要从远处往这调土,因为这里除了国家湿地用地,就是基本农田,动不得。”方雷由此深入,他想,不动土地,不正是不动生态吗?然后引出石方怎么办?土方怎么来?工程如何按目标任务完成?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采写出了由“图纸:不动笔墨只动真”、“土方:不动植被只动心”、“石方:不动山体只动腿”三个小标题组成的《多动脑筋 不动自然——济菏高速东平港连接线见闻纪实》的通讯,文章先后在《今日东平》、《泰安日报》、《现代交通报》、《大众日报》等媒体相继发表和转载,叫好声一片。
(四)
方雷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执著投入,使他一天创造了两个奇迹,在同事和业内中传为佳话,采写的辛苦我们不言而喻,结果却是令人欣慰的。
2008年8月15日,《交通内参》第十五期通讯《东平交通: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求发展》一文,首次在局党委班子成员中传阅。同年8月15日,《中国交通报》第八版头条刊登他的消息《水浒遗韵特色旅游升温—海事部门小处着眼查隐患》,实现了中央级行业媒体零的突破。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新闻宣传工作的苦与累也给了他充实的生活,回望田埂,他这样写道:每一段生活的插曲,用文字记录,如同胶片一样回味无穷;每一处怡人的风景,用文字描绘,如同油画一样赏心悦目;每一次内心的悸动,用文字承载,如同帆船一样指引方向。新闻,不单单是完成一次次使命;新闻,不单单是记录一段段历史;新闻更多的是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大众网泰安频道新闻热线:0538-8582000 爆料邮箱:taiandzwww@163.com 网友QQ群:4037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