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美丽泰安

登名岳 祈洪福 泰山香社传承祈福文化

2014-03-20 17:35:00 作者:梁栋  来源:大众网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历代帝王、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祈福朝拜的圣地,民间自古就有“登泰山 保平安”的说法。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历代帝王、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祈福朝拜的圣地,民间自古就有“登泰山 保平安”的说法。

      组织香客前来朝山祈福的组织是“香社”。泰山香社是指以奉祀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泰山神灵为主神,以到泰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民间信仰组织。泰山香社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今我们对泰山民俗文化的传承弘扬,离开了泰山香社则无从谈起。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视碧霞元君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的活动,构成了泰山信仰发展史上颇为壮观的一页。

      泰山香社的发展历程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载:“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结合应劭《风俗通义》中的记载:“五岳所在皆有庙。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可见这“名岳”理应包括东岳泰山在内。人们有求于泰山等名山,并以鼓戏等方式媚娱神灵。这是有关泰山朝山进香的最早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尊崇佛教,各地纷纷广建庙宇。受此渲染和影响,泰山神灵信仰也获得发展空间,到泰山进香者纷至沓来,由此带动了以香客为主要客源的旅店业的发展。

      至两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严重威胁两宋政权。面对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宋皇朝束手无策。但随着宋真宗在泰山的封禅,直接提升了泰山娘娘在神界的影响力,其在世俗的影响力也相应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香客结社朝山进香。《水浒传》第七十四回载道:“万民朝拜碧霞宫,四海归依仁圣帝。”进香队伍的膨胀直接导致泰山香客店的进一步发展。同上另载:“原来庙(东岳庙)上好热闹,不算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只客店也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客。到菩萨圣节之时,也没安着人处,许多客店都歇满了。”

      明清时期,泰山香社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陶庵梦亿》、《醒世姻缘传》、《燕程日记》和一些泰山游记对此均有记载。《醒世姻缘传》载:“那云南、贵州、川湖、两广的男人妇女都从几千几万里家都来烧香”,“春秋两季,经泰山进香的,一日成几十万经过”。清朝以降,尤其是雍正十三年(1735)废除传袭近二百年之久的香税之后,泰山进香队伍继续膨胀并达到顶峰。现存泰山香社石碑中的绝大多数为这一时期结社香客所立,如《北斗盛会题名记碑》:“北斗自明朝至今,相传数百年,此乃古会。”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俗文化的恢复,尤其是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泰山结社朝山进香这种历史悠久而又特色鲜明的朝圣旅游形式呈空前繁荣之势。

      泰山香社民俗文化 

      “祈福保安”是香客结社朝山进香的最主要目的。如果说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这一目标具有“公”的色彩,那么“祈福保安”则更多的是“私”的性质。关于这一点,香社石碑也有体现。如许多碑均明确表达了“祈福保安”的意愿。对不同的个体,“福”和“安”,且有不同的含义。“福”可以是“添嗣”,可以是“增寿”,“替泰山奶奶打醮,就指望赠福增寿”。“安”,可以是“平安”、“足令天灾不侵,地方静谧”,“祈保四时之平安”;还可以是“病愈”等。

      人们把他们的世俗生活策略运用到与神灵的交流上。如“许愿——还愿”,倘若所许之愿实现了,信仰者必须还愿。还愿的方式有很多:“设坛建醮以答神庥”,“输赀若干,献神伞一对”,“种树”,“悬匾”。“献袍”。立碑本身也是一种还愿方式,“竖碑以答神庥”等。

      除神灵的灵应外,香社通常还会设计某些具有其他组织认同功能的标志和仪式,如经书宝卷,其内容庞杂,包括《无生老母经》、《地母经》等近30种。香社对不同场合诵念不同的经文有严格的规定。如庙会上茶时念《传堂经》,临行出发时念《行船经》。香社通过不同的场合诵念不同的经文展示自身的与众不同性,从而加强了成员内部的自我认同。

      有些香社特地要求统一服饰以区别他社。据山东大学叶涛博士的田野调查,来自淄博博山的一香社成员的服装样式和颜色基本统一,要求“和老奶奶穿的一样”:为斜开襟儿的灰色上衣,头带灰色的尼姑帽。同样来自淄博张店的某一香社队成员每人左胸前则别有一红纸条,上面写有“佛”字。

      香社还有一些禁忌。如在进香前,一般香社都讲究忌口和静身。忌口是不吃荤及蒜葱等。许多香客常年吃素,即使一般人也要求进香前几天如三五天忌口。所谓净身,有两种含义,一是沐浴洗澡,二是不行房事。时间也是提前五天。

      香社民俗的组织活动 

      香社的组织活动自然就是前往泰山“烧香祈福”。

      以明清时期泰山周边民众朝山祭拜“泰山碧霞元君”为例,出门朝山前要做很多预备工作。首先,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比如要做好会友们的旅途生活必备用品,要讲好旅行工具,要做好各项开销的预算。其次,要通知香社众会友。“会首”选好进香良辰吉日后,必须通知其他社中成员。通知联系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印发会启和捎口信。由于香社成员一般来自社会底层且以女性居多,他们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识字能力差,所以香社会员的联络方式以捎口信为多。社中成员接到口信,如决定参加,则告诉主事者,也可直接到约定地点集合,这种形式叫“约香会”。这些准备工作完成以后,便要开始准备出发。

      出发前先在当地“烧信香演社”。所谓的“信香”,就是出发前向“泰山奶奶”发出提前通知。所谓“演社”是抬着泰山奶奶的圣驾,沿街烧香游行,使众人明白香社要动身前去泰山。

      信香演社完毕,接下来的便是踏上征程正式出发了。出发时,香会一般都备有锣均旗幡,整个浩浩荡荡,每经过一个村庄都要锣鼓齐唱,燃烧鞭炮,很是引人注目。

      由于路途遥远,香社在路途不免要寄宿。寄宿时要做的最重要事情莫过于“安驾”了。所谓的“驾”即是泰山娘娘的神像神位,它一般为画轴。香社必须安置娘娘圣驾于所住房屋旅店的正中,行一番祭拜后方可张罗吃饭休息等其他事情。香客吃饭谓之“搭伙”,即统一安排食宿。

      抵达朝觐地泰山后,香社必须先安排住店。由于往来频繁,香社一般有自己较为熟悉的香客店,而且店主与会首的关系很融洽。香客店一般设有小型的泰山奶奶庙,香客到店后,要先参拜店中的娘娘庙,以此表示向山顶的泰山娘娘报到。

      为了彰显诚意,香客大都徒步登山,甚至不乏一步一叩头者。最终抵达终极目的地——圣母殿。在这里,香客把各自准备的祭献一一贡献。

      祭祀游玩结束,便是下山。为了笼络感情,也考虑到香客们登山的劳累,香客店往往会派人在红庙摆上酒席犒劳住在本店的下山香客,谓之“接顶”。《醒世姻缘传》中描写到,“走到红庙,宋魁吾治了盒酒,预先在那里等候与众人接顶”,“这些妇女一齐下了轿子,男女混杂的,把那混帐攒盒、酸薄时酒,登时吃的风卷残云,从新坐了轿回店”。

      回到香客店。店主再次为香客设厂棚,请客人看戏,以增进感情,随后,香客收拾行装打点回家。回到家中,须“烧回香”,感谢泰山奶奶保佑自己平安到家。烧回香一般在抵家后的第二天早上。

      烧回香结束后,香社即自行解散,下一次登山烧香之时则再度招集众人前往,如此年复一年。

      与时俱进的民俗传承 

      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代香社的组织活动也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香社在组织过程中摒弃了过去迷信神秘的言传身教方式,改为以传播优良的传统文化为目的,与有泰山信仰的民众结缘。

      在深入挖掘整理泰山古老的祈福平安文化,积极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千年香社”的传统习俗过程中,2008年,泰山瀛泰国旅率先注册了泰山“朝山总香社”品牌。如今已连续五年组织招徕香客结社朝山近2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影响结社客源地朝山散客近800万人次,为我市旅游产业打造“平安”圣城和“中华祈福”圣地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泰山瀛泰国旅“朝山总香社”以“登泰山 保平安 每日三省 ‘一块’行动”为具体形式,倡导广大游客走出一条新时代的“祈福之路”。倡议游客每日向“寿袋、福袋、禄袋”中各放一块钱。每每放钱时,便想起泰山,领悟泰山精神中所倡导的“忠、孝、善”的思想精髓。每当自己生日时,将福袋中的钱给父母或敬老院的老人买件小礼物;每当单位年会时,将禄袋中的钱给单位同事或领导买些小礼物;每年在适合的时候,将寿袋中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或单位。

      为了保护泰山生态环境,减轻泰山森林防火压力,泰山瀛泰国旅“朝山总香社”在组织香客结社朝山时,不但向香客普及登山安全须知、环境保护常识、消防知识,还积极宣传《国民旅游文明公约》。并且创造性的倡导开展“秧歌祈愿”、“扫山祛秽”、“摸石增福”、“感恩献果”等新民俗,引导改变香客以往烧高香祈福的陋习,科学的疏导了香客的祈福诉求,增添了泰山民俗旅游的新时代文化内涵。

      泰山瀛泰国旅“朝山总香社”春夏秋冬“泰山四会”具体活动。“秧歌祈愿”,各地香社以向泰山碧霞元君表演传统秧歌十三铛的形式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福寿安康、事业发达、国泰民安。“扫山祛秽”,组织香社会员通过为泰山捡拾垃圾扫尘除垢的形式寓意为自身消灾祛病、挡凶化煞、破除恐惧、远离烦恼。“摸石增福”,各地香社以登山过程中脚踏石地、抚摸石栏寓意人生福慧增长必须脚踏实地,步步攀登,攀高路险,途中必有实(石)在朋友相助。“感恩献果”,各地香社每逢金秋带当地土特产登山至顶,带着虔诚感恩的心供养神灵后互相交换供果,寓意一切美好的果实给人带来的快乐远不如和大家分享果实的快乐更加美好,放下心中执着的成果,感恩一切和你分享快乐的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程妍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