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泰山的标志性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泰山石敢当的习俗文化在民间甚为流行。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弘扬泰山石敢当文化,挖掘其当代精神实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古为今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的发展要求,对于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效保护和传承泰山文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期论坛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从石敢当的内涵、特征、变革传承以及泰山石敢当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研究探讨泰山石敢当文化,为弘扬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宣传泰山石敢当的敢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一定的启发。
“责任、安康、祈福”是泰山石敢当精神的浓缩,要让石敢当精神焕发时代活力、服务当代社会,应该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首先,认识石敢当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石敢当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研究挖掘时要挖掘充分,总结充分,但是也不要附加一些其他的东西,不要反化,不要人为的放大,是他的就是他的,尊重历史,尊重实际。有特色的东西最容易让人记住,有特色的东西最容易流传久远。在研究总结挖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个区别点,突出石敢当特色。
其次,把握泰山石敢当精神与当代精神的契合点。石敢当文化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或精髓主要集中体现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正义感和和谐平安。弘扬石敢当文化就应该从这四点出发,将这些基本特征或者精髓作为研究的着手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再者,要找准泰山石敢当文化服务当今的切入点。让石敢当文化服务社会,就是宣传、教育、运用,就是如何让泰山石敢当文化发挥对当代、对泰安的作用。从宣传方面看,应当加强它的宣传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石敢当文化的知晓度、熟悉度,进而凝聚起正能量;从教育方面看,要发挥它的教化作用、教育作用,就要加强对石敢当文化内涵的挖掘,从它的精神内涵实质里引发出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方面,好好运用,教育当代人,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从运用方面看,要加强产业开发、研究,在保护前提下适当地开发运用,实现对石敢当文化合理利用,让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掘弘扬石敢当文化,需要准确理解石敢当文化以下主要内涵。
“平安”内涵。石敢当习俗,其本源义就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其作用是厌殃镇邪。随着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从灵石能抵挡一切→在宅的四隅埋石镇鬼→石敢当的石碣或石人埋于房基或砌于房屋墙壁或立于桥头要冲→“治病”“门神”“辟邪”“防风”“防水”“消灾”,泰山石敢当作为山石崇拜的风俗应用,表达了广大人民追求安居、太平的愿望,一言以蔽之,就是“平安”。
“和谐”内涵。唐初镇宅石功能有了变异,功能扩大到可以使家庭和睦、平息纷争,这些都影响了后来的泰山石敢当习俗。目前在福建晋江金井镇围头街尚存有一块清道光二十五年立的石敢当石碑。石碑的铭文明确表述石敢当碑立之后,“人众和睦,闾里有磐石之固焉。”虽然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是这从侧面反映了石敢当习俗蕴含和谐、和睦的文化精神内涵。
“勇敢”内涵。石敢当信仰的流变传承比较复杂,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乃当时一名勇士。后在流传过程中逐渐神化。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众多纷纭。其中石敢当是五代将军说就是其中的版本之一。“石将军”的形象据说来自五代时的石敢,是五代时勇士。“石敢”与灵石“石敢当”,由于名字相似,在民间传说中合二为一,“石敢当”成为“石将军”。这成为石敢当传说的一种版本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石敢当也就成为了“勇敢”的代言词。
“正义”内涵。因为民间传说中泰山石敢当本事高强,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成为百姓眼中的“义士”,是正义的象征。石敢(另一说也叫石敢当)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他帮忙。石敢(或石敢当)也成了正义的化身。实际上,泰山石敢当习俗中蕴含的勇敢和正义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可以概括成“敢当”精神。
“福康”内涵。宋代庆历年间,福建莆田县令张纬维修县治,出土一块石碑,上刻“石敢当,镇百鬼,厌灾秧,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诸字。由铭文可知,这时“石敢当”的功能已经多样化,不仅可以辟邪、镇鬼,还可以为百姓和官吏造福,也能够为儒家的教化服务。铭文中的“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以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墩及瓦匠的立石喜话,都充分体现了泰山石敢当习俗蕴涵“基石托住主人福,主家基业万年长”的“福康”文化精神内涵。
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最终形成经历了诸多阶段,不同阶段演化出石敢当信仰层次的多面相性。
现存泰山石敢当实物表明,在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发展过程中,曾受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态——道教的影响。第一,道教之镇宅思想对泰山石敢当镇宅思想的影响。早期天师道文献就有关于住宅吉凶的记载,泰山石敢当之镇宅观念实则源于此。第二,道教斋醮符箓思想对泰山石敢当的影响。斋醮和符箓是道教特有的祈禳之术,通过特有的斋醮和符箓可以使风水不好的建筑发生转变,而且符箓也有驱散房屋内的恶鬼的功效。正是鉴于道教斋醮和符箓的上述功效,镌刻泰山石敢当的同时刻上道教的符咒,“勅令泰山镇石” “泰山石敢当”红纸符等等,无疑是泰山石敢当借道教符箓加强自己法力的有效例证。
泰山石敢当除了受传统道教的影响之外,还与汉传佛教多有关联,如现存最古老的石敢当碑即是奉佛弟子所立,其与佛教之关联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关于泰山石敢当与泰山信仰、道教及佛教之关联的梳理,不难看出,泰山石敢当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彰显了该信仰的一大特点:即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这也正是泰山石敢当在历史的流变中留存下来的原因所在。但是,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创新,才能维持饱满的生命力。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理应如此。简言之,泰山石敢当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泰山石敢当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门,因而民族精神的弘扬离不开泰山石敢当精神的发扬;二是辩证继承和发扬泰山石敢当文化,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