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景阳冈上打老虎,酒后的武松与老虎相遇,急于回家看望哥哥的武松没有了退路,调动了自己的潜能,在人虎大战中取得了胜利,给他带来了奇高的声望,也是读者喜欢武松的原因,一场“打虎”,把个武二郎的神勇,勾画得淋漓尽致,也使他一跃成为他梦想不到的都头,见到了自己的哥哥,还有让他终身难忘的嫂子潘金莲,这是武松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让他一生难忘。 嫂子的关心让他激动,他对嫂子也是充满了感激,心里对潘金莲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武松的到来,使潘金莲那颗因嫁给天下第一丑男而早以死了的心又复活了。在与哥哥的亲情和爱情两者之中,武松毫不含糊地选择亲情。哥哥武大郎既是抚养武松长大替武松背责罚的恩人,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弱者。他只能把自己的喜欢埋在心中,拒绝潘金莲的色诱,一生没有再娶妻。潘金莲对武松是爱之欲切、恨之欲深,复活后的潘金莲受王婆的诱骗,与西门庆勾搭成奸,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在武松不在家时谋害了武大,武松在哥哥被害,告状不准的情况下为了报仇伸张正义,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后到官府自首,并甘心流放,因此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滥杀无辜成为武松一生中的耻辱柱。逃亡过程中,在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下,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鲁智深,成为该山寨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聚义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武松由于受到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在水浒英雄中第一个提出了招安的想法,而且是《水浒传》中第一位打算以招安作为出路的人。他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以后,去二龙山入伙儿,在孔家庄巧遇宋江。宋江想拉武松一同去清风寨投奔花荣。武松觉得自己身负“遇赦不宥”的大案在身,怕连累宋江,没有答应,却在分别时说:“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只是被贪官所害,和大宋王朝并没有深仇大恨。他从来没想过要造反,更没想过要当皇帝。他的志向是“一刀一枪”,博一个“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后半世快活”。实际上当武松穿上道袍的同时,他对统治阶级的幻想已经动摇,他已经从杀潘金莲后心态失衡之中解脱出来了,武行者他已对俗世再不报大的希望,他不再妄杀无辜,如果杀人也是对方罪有应得,他杀蜈蚣岭的贼徒,救了一门都遭害的被掳妇人,这次行义,是新武松的第一次行动,特别是上了梁山以后,武松的视野更加宽广,看清了宋江不计后果的急于招安没有出路,更看清了统治阶级丑陋的心灵,所以宋江在梁山大聚义后举行的“菊花会”上,踌躇满志地写下了一首《满江红》词:“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表露心迹的时候,武松第一个跳出来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把一场挺热闹的聚会搅得不欢而散。武松对于功名利禄、青史留名那一套已看得透亮。因此,征方腊结束后,武松对宋江说:“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合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征方腊武松大功告成身留杭州,宋江对这个曾经至爱的小弟也不再废言多劝的情形,可知武松之俗心已死,已作了武行者。活到80岁的高寿,也是对他的奖励吧。
武松故事闪动着道家的智慧光芒:他出差回来,见哥哥死了,耐心细致地做调查研究,拿到人证物证,找出凶手,上堂去告。说明他不像鲁智深那样做事不考虑,他是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他要唬何九叔说出实情时,在他面前不语只喝酒,惹得何九叔“把些话来撩他” ,他依然“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时的那份气定;他央郓哥出来作证时对他道:“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却才与你这些银子,且做盘缠。我有用着你处。事务了毕时,我再与你十四五两银子做本钱。” 时的那份神闲;他杀嫂前逼诱四邻前来见证与录供的举动;他十字坡对孙二娘的“将计就计”;他打蒋门神的小妾时的“攻敌必救” ;他在飞云浦大闹的手段。。。无不闪耀着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