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泰安丨全力谱写好乡村振兴战略“泰安篇章”

2022-09-18 08: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震

中共泰安市委“山东这十年·泰安”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震 泰安报道

  9月17日下午,中共泰安市委“山东这十年·泰安”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回答有关提问。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爱新主持发布会。来自30余家媒体的40余名记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泰安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推动泰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和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踊跃提问。杨洪涛、张涛逐一认真作答。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

  在回答媒体记者提出的关于“泰安市作为山东传统农业大市,在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问题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为肩负好这项重大使命,全力谱写好乡村振兴战略“泰安篇章”,近年来,泰安市坚持“五个振兴”齐抓并举、协同并进,构建了“以1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五个振兴’方案、8个县级乡村振兴规划、村庄建设N个专项规划”为内容的“1+5+8+N”的规划体系,整合省市100多亿元涉农资金,设立1亿元财政奖补资金,集中全力进行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工作在泰汶大地全面起势,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了泰安市的经验做法。

  兴产业,建设富裕乡村。多年来,泰安市立足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推进联工带农、联城带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名茶、名果、名菜、名药培育工程,积极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同创,并高标准打造了35个示范区,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泰山茶等十大优势产业总产值突破164亿元,肥城桃种植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泰山板栗、东平湖鲤鱼种养殖区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57家,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145个;建成岱岳区里峪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去年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769元,比2012年提高2倍多。同时,泰安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减垄增地”推广49万亩,有效种植面积增加10%,粮食面积、产量连年稳定增长。

  聚人才,建设活力乡村。多年来,泰安市坚持“借才”“培才”“引才”三措并举,不断厚植乡村振兴人才优势。“借才”,就是充分借助中国农科院、山农大等本外地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借智借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泰安市已经组建了179人的科普专家库团队,成立了1.3万人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建设了18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培才”方面,泰安市立足构建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培训,目前每年可以培育爱农业、懂技术的新型乡村人才1000人以上。“引才”方面,我们实施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健全完善了回乡人才激励奖励政策,吸引了一批在外人才通过投资、技术服务、入股等形式返乡创业。

  重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多年来,泰安市围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深入实施了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1.5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116万“泰安小美”志愿者遍布城乡,肥城市、岱岳区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戏曲进乡村”行政村覆盖率、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以及村(居)红白理事会覆盖率均达到100%;推出“城乡书房”“非遗工坊”等先进典型,“城乡书房”工程获全省文化创新奖。

  优生态,建设宜居乡村。为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整体提升,让优美生态成为泰安乡村的底色,泰安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坚决打好农村改厕、清洁取暖、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道路“三通”、村容村貌提升“六大”战役,累计完成改厕57.8万户、清洁取暖改造20.1万户,2076个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符合条件的2787个行政村实现通户道路硬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村庄覆盖率达到100%,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61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2万余户。今年,泰安市还全面完成29个安置区建设任务,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安居梦”。

  强组织,建设和谐乡村。立足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泰安市开展了“十百千”创建工程,通过10个乡镇龙头带动、100个村高端示范、1000名过硬支部红旗引领,推进镇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1%、98.5%。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1639个,占比达46.1%,带动村均集体增收6.9万元,户均增收0.55万元,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10万元以上村占比提升到90.8%。

  下一步,泰安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成色更足、底色更亮,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