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焦点图 > 泰安

东平"挖井记"(3)让党员找到家 视村民如亲人

2013-12-06 10:32:00 作者:张帆 韦辉 李蕾 李泽  来源:大众网
110名穿着各异的孩子,从“第一书记”手里领到了漂亮结实的新校服;92岁的老党员,“七一节”收到了“第一书记”送来的党徽、收音机以及大大的“寿”字;妻子、孩子都有精神病自己做过脑瘤手术的特困户,收到了“第一书记”送来的过冬棉衣和崭新轮椅……东平县的“第一书记”们把村民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文化惠民、党建思想、贫苦救助等方面深挖细耕,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


    11月6日,来自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的五位“第一书记”把校服交到孩子们手里。记者 张帆 摄

    拿到新校服,一年级的马金慧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记者 张帆 摄


    东柿园村的孙祥山和陈忠英老两口向记者介绍着自己在济南免费做眼部手术的事情。记者 张帆 摄

    郭锋把轮椅推到万守存的床边,帮着他坐在轮椅上,把他推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仔细地教他怎么使用。记者 张帆 摄

    万守存因为疾病的缘故不怎么会说话,但是一直在嘴里念叨着“谢谢”,眼睛里还涌出了泪花。记者 张帆 摄

    在杨素贞的堂屋墙上,还挂着一幅毛笔书写的“寿”字和一幅寿联,这是郭锋亲自写好装裱并给杨素贞挂在墙上的。记者 张帆 摄

    “第一书记”郭锋为92岁的老党员杨素贞佩戴党徽。记者 张帆 摄

     在“4点半儿童图书室”,“第一书记”李春海正在给小学生讲述童话故事,这些知识是这些乡村留守儿童很难学到的。记者 李泽 摄


    在商老庄乡村井庄村,村民们吃过晚饭就自发地聚集在文化大院跳起广场舞。记者 李泽 摄

      编者按

      在梯门镇,缺水是“第一书记”所在村子最大的发展瓶颈。为此,“第一书记”们找路子、筹资金,挖地200多米,打出了一眼眼可饮用、能灌溉的水井,也打开了与村里百姓们沟通融合的“心井”。

      11月6日至11月8日,大众网“走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东平县梯门镇、商老庄乡两个乡镇的10个村子里,与10位“第一书记”在田间地头促膝交流,与受益的村民们共同体味“第一书记”们在基础设施、产业兴村、文化惠民、党建思想等方面为村子带来的巨大变化。

      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东平‘挖井记’”系列报道,尽呈“第一书记”们为改变村子现状而呕心沥血、劳苦忙碌的一个个“挖井”故事。

      东平“挖井记”(3)让党员找到家,视村民如亲人

      大众网东平12月5日讯(记者 张帆 韦辉 李蕾 李泽)110名穿着各异的孩子,从“第一书记”手里领到了漂亮结实的新校服;92岁的老党员,“七一节”收到了“第一书记”送来的党徽、收音机以及大大的“寿”字;妻子、孩子都有精神病自己做过脑瘤手术的特困户,收到了“第一书记”送来的过冬棉衣和崭新轮椅……东平县的“第一书记”们把村民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文化惠民、党建思想、贫苦救助等方面深挖细耕,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

      110个孩子穿上免费新校服,小家伙说能高兴一个冬天

      11月6日,当大众网记者来到东平县梯门镇柿园小学的时候,110名孩子早就在操场上等着集合了。老师一吹哨子,孩子们马上站得整整齐齐,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今天他们将从“第一书记”们手中接过一身崭新的冬季校服。

      来自山东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的五位“第一书记”把分别校服交到孩子们手里,每一名孩子都抱着校服高兴帝跑进教室,还没坐稳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试了起来。

      一年级一班的马金慧掏出新校服,都来不及脱下穿在身上的衣服,就急匆匆地把新校服的裤子套了进去。她兴奋地堆记者说:“你们看,我的新衣服,是不是很合适!这个冬天我有新衣服了!我能高兴一个冬天!”

      柿园小学的校长谢修亭说,如果是购买校服,每位学生需要交五十多块钱,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家庭条件很差,这五十多块钱几乎都要够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了。“‘第一书记’一直想着我们的孩子,给学校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之前看到孩子们穿的各式各样的,没有统一的服装,就想帮他们一把。”“第一书记”王洪坤说,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我们给孩子送校服、学习用品,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学习,长大了能回到梯门镇给家乡做贡献。”

      92岁老党员收到“寿”字,七一节收到党徽和收音机

      在梯门镇西瓦庄村,年龄最大的是今年92岁的杨素贞,而她也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老党员,党龄已经56年了。

      11月7日,大众网记者跟随“第一书记”郭锋来到杨素贞家,她正坐在堂屋里听收音机,一见到郭锋马上站起来握住郭锋的手,一边说:“哎呀,书记啊,你咋又来看我了!我这儿正听广播呢!”

      杨素贞虽然已经近百岁高龄,但是头脑清楚,说话清晰,她告诉记者,自从郭锋到了西瓦庄村,就给她送来了党徽、收音机,“我老了,也不认识几个字,用收音机听新闻最好了!每天都定时听,知道咱们党有啥大政策。”说着,杨素贞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枚党徽:“你们看,我是党员,我都带着党徽!”

      在杨素贞的堂屋墙上,还挂着一幅毛笔书写的“寿”字和一幅寿联,这也是郭锋亲自写好装裱并给杨素贞挂在墙上的。郭锋说,这些老党员可是村里的宝,他们不仅有很强的党性,在村里还能起到特殊的凝聚力。“把老党员团结起来,对我们村的党建工作是一个极大地促进。”

      郭锋告诉记者,七一节时,村委给每位党员都发放了收音机、学习材料和党徽,每月15日前都会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集体学习。而在“第一书记“进村以前,西瓦庄村一年才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开会是让大家更加团结,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为村里更好地服务。”

      棉衣轮椅送到家,特困户更是需要帮扶的“兄弟”

      说起村里的困难户,“第一书记”郭锋一下子就想到了万守存。

      郭锋说:“刚到西瓦庄村的时候,听别人说起他,一开始都不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命苦的人,到了他家一看,真是让人心疼。”

      走进万守存家,大众网记者看到,一个不大的院子里有一个小羊圈,里面有两只山羊,他的儿子正在羊圈里与两只羊滚做一团,院子里落得满是树叶,房间里黑黢黢的不见灯光,万守存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郭锋告诉记者,万守存41岁了,妻子和儿子的精神都不大正常,而他自己又本身刚做了脑瘤手术,家里基本没有任何收入,日子过得特别困难。

      这次到万守存家,郭锋除了要看看这个让他挂心的“兄弟”之外,还有两份礼物给他,一是一大包过冬的棉衣,另外就是一架轮椅。郭锋说,有了轮椅万寿村就能自己出门了,也能四处能活动,生活就有了更多的希望。

      郭锋把轮椅推到万守存的床边,帮着他坐在轮椅上,把他推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仔细地教他怎么使用。

      坐在轮椅上,万守存因为疾病的缘故说话困难,但是一直在嘴里念叨着“谢谢”,眼睛里涌出了泪花。

      郭锋说,村里搞建设,还要更多的看到弱势群体,村里每年都会定期看望特困户,给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逢年过节还会给他们送上大米、面粉、食用油。

       到济南大医院免费做手术,多年的眼疾治好了

      “要不是王书记,我这眼可真是看不清了。”11月7日,在东平县梯门镇北陈庄村,村民田大娘激动地对大众网记者说。

      7月31日下午,大众网举办的“浦发银行齐鲁光明行”活动走进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为全镇8个“第一书记”所在村的村民免费进行了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筛查。筛查活动结束后,“第一书记”们亲自派专车把17位患者送到山东红十字眼科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

      田大娘介绍说,她患眼病多年,一直不清楚自己得的啥病,多亏了王洪坤书记,不但帮她治好了眼病,还没花自己一分钱。

      在东柿园村,孙祥山和陈忠英老两口都患有翼状胬肉多年,但苦于家庭条件不好一直没去治疗。

      “我们六七年前就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但农村人就这样,不到万不得已不舍得花钱去治疗。”孙祥山对大众网记者说,“以前看东西模糊不清,有时还有刺痛感,7月底的时候陈刚书记带我们去做了检查,然后又带我们去济南做了手术。”

      陈忠英说,做完手术,现在眼睛非常舒服,看东西也清晰了,而且没花一分钱。

      文化大院跳起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能长见识

      进入初冬农闲时节,每到晚饭后,梯门镇西柿园村的文化大院就响起欢快的舞曲声,村里老老少少都凑到这里来跳起广场舞,“第一书记”张保运给村里买了音响设备,受到村民的欢迎。

      “到了晚上,群众不再像以往那样,吃过晚饭看会儿电视就早早关门休息,而是来到村文化大院,跳广场舞、扭秧歌、唱大戏。”张保运介绍说。

      在东平县梯门镇和商老庄乡,这样的文化大院并不鲜见。“第一书记”们积极筹集资金,为村里建起了场地宽敞、环境优美的文化大院,而且建立了“农家书屋”,图书杂志、电教设备、娱乐体育器材等一应俱全。群众在这里组织演出,自娱自乐,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而且增进了邻里关系。另外,文化大院还利用“农家书屋”,让农民们尽享“文化大餐”。

      “你可别小看这文化大院,在这里既锻炼身体又长见识,村民们都愿意来!”商老庄乡村井庄村“第一书记”李相文指着文化广场高兴地说。

      “我们村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人才比较多,建立文化大院,就是想通过这些人才来带动大家,活跃村文化,把村建设成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村。”“第一书记”郭峰说。

      在商老庄乡巩庄村,“第一书记”李春海在村里建起了“四点半儿童图书室”。每天下午4点半,村里的小学生们就来到图书室听李春海讲课,随着这一“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新的知识已经传播到乡村。

      双塔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大院给当地农村带来了很多变化:读书看报的多了,喝酒耍赌的少了;学科技的多了,搞迷信的少了;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的多了,蹲墙根倒闲话的少了;谋求上进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

      “文化大院这种集农民文化娱乐和教育培训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已逐步成为北陈庄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第一书记”王洪坤说。

       党员活动室让党员找到家,51名党员共唱国歌

      “来来来,大家坐拢一点,今天是支部2013年第十次党员会,在座的每一位都发言,说说愿望、谈谈计划!”在梯门镇东柿园村,每月15号雷打不动是支部党员大会,“第一书记”陈刚直奔主题。

      党员活动室内,有党旗、桌椅、电教设备、电脑、图书资料、规章制度、档案柜等,这里的党员活动室,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利用‘党员活动室’这一平台,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党员学习,丰富支部生活,使党员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以活动室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双塔村“第一书记”于富贵说。

      而在西瓦庄村,党员活动室已经成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场所,党员活动室不再只是一周一次开会的地方。在这里看书、学习、支部活动样样有,“天天都有人,随时都会有人气啦!”晚上九点,村里仍有不少党员在看书。

      八里湾村“第一书记”邵明明介绍说,“在七一党员大会上,八里湾村51名党员齐聚一堂,唱国歌、重温誓词、声音洪亮,坐姿直挺,听我讲了两个半小时的村发展思路,年龄最大的党员有88岁,他们不惧炎热、不中途退场,认真听我讲,这一点深深打动了我。自此,我坚定了为党员们建好活动室的决心。目前,八里湾的党员支部生活已开展的非常有序。”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李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