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29 15:5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曹树涛

  近年来,新泰市强化履职担当,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在辖内大力开展“信用+三农金融服务”创建工作,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着力推动金融资源投入“三农”力度持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服务面持续扩大,全力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快速发展。截至10月末,新泰市涉农贷款余额达422.6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40.8亿元,增长10.7%;累计发放涉农经营贷款14.6亿元,发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贷款17.5亿元,成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户1946家。

  建平台 搭建信贷桥梁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新泰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新泰市支行、泰安银保监新泰监管组以及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积极开展“一县一品”创建、“金融护航”、“首贷培植”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创建了以“诚信新泰”品牌为引领、涉农企业为龙头、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特色金融服务为依托,“鲁担惠农贷”“惠农通”等支农产品为抓手的农业产业扶持新机制,助力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凸显基层堡垒作用,驻新泰市银行着力转变思路,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新泰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新泰支行、邮储银行新泰支行都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有效发挥了延伸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目前,小额贷款笔均金额10万元,用于“三农”贷款的比例高达75%以上,有效破解了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题,为促进新泰市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增收提供方便、快捷、贴心的金融服务。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依托智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整合利用,按照“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搭建的公益性的以信用为核心的地方“信易贷”平台,集产品推介、融资对接、融资担保、智能风控、公共信用报告在线查询、政策发布等诸多功能为一体,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匹配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平台已发布涉农信易贷产品20余个,入驻新型农村组织1.2万余家,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6亿元,强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领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了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重点 精准对接客户

  成立专业团队,召集新泰市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新泰支行、新泰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等业务主管部门业务精英,集中研究学习相关制度办法,总结经验,破解瓶颈,打通堵点,提高运作效率,将服务种粮大户作为惠农业务的拳头来抓,聚焦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将工作目标细化到网点、人员。强化信息收集,重点摸排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泰市获得市级以上称号的特色产业开展全面普查,通过政府推荐、协会摸底、上门调查等方式,筛选确定了农耕生产、粮食购销、农资销售、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集群,逐乡镇绘制生态图谱,批量获取核心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的上下游客户清单。筛选优质名单,对摸排的清单录入全市智慧公共信用平台,建立信贷模型,对其进行精准信用画像,对信用评级高的企业纳入信贷红名单,并推送至新泰市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为优质农户制定转型信贷服务方案,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给予信贷优惠,驻新各金融机构配套差异化授信等特定政策,相继配套推出了“农耕贷”“粮食贷”“农资贷”“苗木贷”“养殖贷”等特色贷款品种,以满足特色产业实际需求,纳入红名单企业可享受灵活运用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最高额循环用信等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

  求创新 丰富服务载体

  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多场惠农政策发布暨产品推介会,解读惠农贷款政策、产品优势,现场答疑解惑,提高社会各界对产品的认知度。以“整村授信”“金融进万家”等工作为契机,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个体工商户、农产品供销企业的营销对接。丰富金融产品,大力推广央行资金产业振兴贷、绿色养殖贷、鲁担惠农贷、强村贷、光伏贷、乡村旅游贷、清洁能源项目贷等20余种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目前,已累计发放“央行资金产业振兴贷”1.4亿元,带动发放支农贷款2.4亿元;发放绿色养殖贷18.7亿元,支持3050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收;鲁担惠农贷累放7.1亿元,支持经营主体1200余户;累计发放乡村旅游贷1.4亿元,支持经营主体620户。设立风险补偿,引入政府增信机制,新泰市财政专门设立50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于银行贷款风险损失补偿,适度放宽贷款准入门槛。对下岗失业工人、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农户还实行部分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折合年化利率不到3%,累计发放创业贷款465笔,金额8499万元,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提高贷批效率,以客户为中心,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以检查公共信用信息代替贷前调查流程,全市共设立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点92个、助农取款服务点990个,实现了农村全覆盖,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同时加强对信贷审查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薪酬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信贷审查人员的积极性,贷款审批时限由原来5至7个工作日最快提速到1天之内即可放款。实施“整村授信”,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和“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做实做细农户信息采集和信贷支农工作,提升守信主体“幸福感”。目前,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实施“整村授信”村庄872个,村庄覆盖面80.72%,授信户数12.10万户,共确定样板村71个,为样板村的环保养殖、储粮种粮、乡村旅游、现代农业采摘园等新型农业主体客户发放贷款1303户、金额3.71亿元。

  今后,新泰市将以服务“三农”信贷支持为重点,进一步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三农”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切实把强农政策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把惠农措施不收不减落实到农户,努力探索出一条致力于信用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通讯员 曹淑涛)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王蓬波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