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泰城随笔

学界泰山惟斯人

2014-07-30 14:53:00 作者:袁明英  来源:大众网
季羡林先生生前学识渊博,通古今、通中西、通文理,著作等身,为国内外学者尊崇,被誉为东方鸿儒。香港学界泰斗饶宗颐说:“他(季羡林)一位笃实敦厚的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芒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

      与上次和季老见面不到一年,还仅有27天又是季老的寿诞,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寿礼:其中一份是精心装裱了一幅欧阳中石书丹的《泰山颂》石碑拓片,长3,4米,宽1,36米,很壮观。让老人的泰山情怀回归到心头;其中另一份,为老人准备了一张1.95米×1.5米的真牛皮凉席,豪华舒适,让老人舒舒服服度过夏天。其中第三份是再带上101条泰山赤鳞鱼,盼老人自由自在地度过一个世纪。哪想到,他老人家早走了,悲痛极了!

      2009年7月11日,我在重庆,噩耗传来,我哭了,我悼念,我更是怀念。我感恩不尽。悲痛之中当即买好飞机票,当天飞回泰安,为季老撰写唁电、为齐鲁晚报、泰安日报晨刊组稿,为到北京告别季老做准备。

      我和温先生合作了一首悼念季老的诗词:

      《挥泪送季老驾鹤西去》

      “岱风低鸣,冷月如霜。

      思老心悲,终不成寐。

      步出空庭,自撙青石。

      仰看天河,盈盈银川尽谜图。

      三辞桂冠,驾鹤西渡,

      哀思绵绵乡友哭。

      高山仰止,水静深涡,

      泪水滴落母亲河。”

      我书写在四尺的宣纸上。带着已发的唁电文稿和已装裱好的《泰山颂》石碑拓片,联系好季老的治丧工作组办公室,于2009年7月18日踏上了告别季老的行程。

      2009年7月19日八点前我们就赶到了八宝山。

      等国家领导人先行遗体告别后,我们向季老遗体告别。在这期间,我们举着悼念季老的诗词、《泰山颂》拓片,分发我们的唁电,泰山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媒体记者的关注。新华通讯社记者、北京晚报记者、大公报记者、北京电视台记者、中青报记者等11家媒体纷纷采访我们,给我们的诗词和拓片拍照。我们的心宽慰多了。

      2011年8月6日由“济南季羡林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纪念季羡林百年诞辰研讨会”我应邀出席,追忆了我和季老生前的交往,缅怀季老不仅有深厚的学识魅力,而且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走向了泰山文化研究的学术之路。我主编的大型资料典籍《泰山石刻》的问世,饱含了“学界泰山”对我的厚爱,体现了“学界泰山”视“泰山”为“中华”的境界。

      我的感恩之情,永世在心。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首页<<123456>>末页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