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汽车

国内首批比亚迪秦警车交付郑州市公安局

2014-03-13 12:23:00 作者:  来源:大河网汽车频道

      原标题:国内首批比亚迪秦警车交付郑州市公安局

      大河网汽车频道讯 2014年3月12日,首批10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秦警车正式交付郑州市公安局,此批车辆是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国内首批作为公安执法用车投入使用,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领导以及比亚迪汽车厂家相关领导出席了当日上午的交付仪式。

      New-DSC_0652-763.JPG

      

      开幕仪式

      郑州公安执法用车率先使用双模电动汽车

      郑州市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车试点城市,在中央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下,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秦作为一款油电混合的双模电动车,享受国家最高3.5万元的政策补贴,也符合郑州市发展新能源车战略规划。

      比亚迪秦搭载了行业领先的双擎双模技术,将大功率驱动电机与1.5TID黄金节能动力总成相结合,在混合动力模式下能输出217kW的总功率和479N·m的总扭矩,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为5.9秒,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小时,保证强劲动力的同时,百公里油耗仅为1.6升。作为执法用车,在动力性能和节油效果上同时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秦的最大优势在于从设计上突破了充电难的壁垒,220V家用电源即可充电,使电动车走出概念、真正实用。秦纯电动续航里程达到70km,短途用电能满足警务日常执勤等工作,零排放,零污染;长途可用混合动力模式,节能环保。在很多城市PM2.5爆表的今天,秦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New-DSC_0670-765.JPG

      

      比亚迪汽车厂家领导致辞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广获信赖

      伴随着国家当前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及各地方新能源政策的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执法用车市场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自主品牌则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比亚迪作为业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在电池及整车技术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设计及工艺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水准。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为明表示,2013-2015年,国内80多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将推广超过30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领域、政府执法用车和行业用车领域以及私家车领域,并提供专项补贴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作为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的企业,比亚迪不仅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还推出了纯电动汽车E6、纯电动大巴K9以及纯电动物流车、货车、皮卡等全系列车型,满足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用车需求。比亚迪纯电动汽车E6已经在国内的深圳、宝鸡、韶关、梧州、南京、惠州以及海外多个城市实现了规模化市场运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目前市场供不应求。

      New-DSC_0675-766.JPG

      

      南光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致辞

      New-DSC_0680-767.JPG

      

      交付仪式

      New-DSC_0659-764.JPG

      

      到场领导及嘉宾

      推广新能源,助力河南治污减排

      河南省明确2014年,全省环保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美丽河南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和可吸入颗粒物削减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8万吨,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9天以上。目前,郑州市正根据《“蓝天”工程白皮书》,向燃煤、汽车尾气以及施工扬尘等污染“大户”开战。

      汽车尾气排放作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能够一步到位,采用新能源汽车,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纯电动汽车零排放零污染,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模式下也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比亚迪秦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1.6L,大大减少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此次郑州市公安局率先推广秦,将助力河南省治污减排工作,同时对推动广大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New-DSC_0647-762.JPG

      

      比亚迪汽车——秦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泰安刘洋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