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泰安卫生

降糖药越传统越安全 吃保健品降血糖不靠谱

2014-05-22 17:35: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社会上有很多声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小广告误导患者。糖友在选择治疗时应擦亮双眼,尽量选择传统药物。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宣传糖尿病的正规防治知识,但或多或少还存在很多小广告误导患者。因此,糖友在选择治疗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如果能靠控制饮食和运动将血糖降至正常,就不要盲目用药。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刚诊断为糖尿病,血糖并不很高,就打上了胰岛素,结果体重猛增。事实上病人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不用药,血糖也能降下来。靠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是最好的。

      第二,越传统的药物越安全。如今控糖的药物五花八门,但是针对每一个患者,并非都适用。任何药物、任何治疗都不是完美的,都各有利弊。事实上,用的时间越长,越传统的药物越安全。因为经过了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大浪淘沙,药物的正副作用都已经被掌握,比如二甲双胍、磺脲类等。而且,传统的药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宜。糖友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能降糖的药就是好药。

      第三,声称能“治愈糖尿病”的药物或治疗肯定是骗人的。糖尿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随着生活条件好转,人们吃得好、动得少就会患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妙方,但凡说吃什么药或采取什么手段能治愈,一定是骗子,广大糖友不要上当。

      第四,处于“临床研究”的阶段不等于“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在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但观察的时间太短,远期效益还不清楚。

      第五,选择中医药治疗要注意副作用。实践证明,西药降糖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使用起来简便、副作用清楚。糖友可以选择去正规医院看中医,但不要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第六,不要轻信降糖保健品。近年来,声称可以降糖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口服胰岛素”、|“植物胰岛素”等概念让糖尿病患者不知如何分辨。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有某种保健品可以真正降糖。如果有明显的降糖作用,里面难免会添加西药成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医生开的降糖药混合使用,容易导致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轻信广告宣传的降糖保健品。

      吃保健品降血糖不靠谱 

      糖尿病患者刘女士患糖尿病已经四五年了,刚开始吃药降血糖控制血糖一直不理想,而且刘女士也觉得长期吃药很麻烦,担心有副作用。她的一个老同学就给她推荐了一种保健品说吃了能降血糖,于是刘女士先后两次花了4000元买这种保健品,一开始降血糖效果还真不错,谁知,一年后,刘女士被确认为糖尿病肾病,医生告知,这种保健品里可能含有西药成分,这时刘女士才知道吃保健品降血糖危害这么大。

      这种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写着:“适宜人群是血糖偏高者,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功能辅助降血糖。”医生怀疑这种保健品内可能含有降血糖的西药成分。专家表示,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的病人服用保健品降血糖,导致肾病,她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看病,对一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还可以联合用药,不要服用保健品来降血糖。

      这些糖尿病人忌用口服降糖药 

      1、一型糖尿病患者。 

      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吸取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B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一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可引起胎儿发痛异常 ,也容易使血糖控制不良,而且可通过乳汁的排泄影响婴儿发育。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停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 

      应禁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降糖药全部须经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仅糖适平(格列喹酮)经肾脏排泄比例很小,在5%以下,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口服降糖药后可能发生药物积蓄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应该慎用。但如果转氨酶和肌肝、尿素氮无明显升高,除降糖灵外也可以在严密监测肝肾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糖适平也可用于肾功不良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