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楼的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成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昔日的塌陷地如今变成集种植、养殖、娱乐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创造效益……
自2011年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以来,新泰市不断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从土地和矿产两个方面做文章,走出了一条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尹逊莲 侯仁涛
车间搬进写字楼
只要从新泰市经济开发区经过,人们自然会被路旁的一座180米高的立塔所吸引。这便是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所建成的世界最高立体车间。
“有高度的不止是楼层,还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总值。”该公司总经理麻宝忠告诉记者,立塔内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750kV、500kV、220kV等六条超高压进口立式交联生产线,实现了世界超高压、高压交联电缆集成技术发展史的重大突破,让该公司成为电缆及附件研发、制造、销售、施工等一体化的国际一流线缆制造企业。
“谁说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不利于企业发展,关键要看企业如何节约集约实现规模化。”新泰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光金如是说。特变电工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容积率在1.8以上,建筑密度达到67.62%,投资强度超过338万元/亩。通过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公司2012-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683626万元,每年的增幅达到45.84%,让该公司成为“亩产”大户。
一方面提高容积率,另一方面拓展空间布局。作为新泰市商业综合体的钻石名厦建设地下超市和停车场等项目,与街心花园地下人防工程相连通,用足用活了地上地下空间。
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
翟镇煤矿是1993年投产的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2008年矿井生产能力已突破189万吨,率先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成为山东省第一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煤炭企业,获得了“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等十几个荣誉称号。为了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翟镇煤矿率先提出“矸石不产生、矸石不转移、矸石不升井、矸石不上山”的方针。
不仅从设计阶段和生产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矸石的产生,还实现了以矸换煤,减少矸石的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此外,利用动筛选矸和洗矸石,挑选瓷石、硫磺石,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矸石页岩砖厂,使洗矸石综合利用,使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矸石实现零排放。
新泰市按照“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原则,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煤炭资源利用最大化。
2012年4月,新泰市承办了全国充填回采现场会,山东泰山能源有限公司翟镇煤矿、协庄煤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王家寨煤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2013年新泰市汶南煤矿、汶河煤矿分别获得了国家、省级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以奖代补资金,小港煤矿又实施了地表矸石充填井下置换煤技术,预计置换煤炭480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8年。2011年10月,新矿集团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列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千方百计保耕地
“以前这里是塌陷区,人不敢住,庄稼不敢种,没想到经过治理,‘火焰山’变成了生态园。”10月25日,翟镇当地一村民指着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园说。
翟镇煤矿通过挖深垫浅和充填等方式,对塌陷地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得昔日的塌陷地变成集种植、养殖、娱乐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为促节地,新泰市成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公室”,坚持做到“先安置,后拆迁;边搬迁,边拆迁”,对按时完成土地复垦的,以市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市政府对项目净腾空土地按16万元/亩标准拨付补助款,自完成手续开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整村迁建、安置、复垦并验收合格的,再给予4万元/亩奖励,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村居做好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新泰市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累计验收挂钩指标5220亩,提供建设用地指标4845亩,并在龙廷镇上豹峪村、翟镇玥庄村等44个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力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新泰市还利用盘活挖潜、“城中村”改造、项目整治、严格标准、强化监管、科技执法等方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通过严格遵循‘节约优先’原则,不断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新模式,确保了土地、矿产资源考核指标双优秀,实现了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大目标。”马光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