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赵为民 秦会勇
“大城管”模式呼之欲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管理内容的增加,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粗放型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4月20日,泰安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自此,一场全民参与的创城迎审“战役”打响。自始至终,“上下联动、左右联动”的联合机制提升了治理效能,将市、区、街道等力量联合起来,顺利解决了城市顽疾,啃下了“硬骨头”,被视为“大城管”模式的成功试水。
经过六个多月创城迎审工作,泰安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政府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前不久,在一次民意测评中,城区环境卫生群众满意率达到95.8%,创城迎审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4.4%。
“全市上下万众一心,齐抓共管,打了一场创城迎审的‘漂亮仗’,取得了阶段性优异成果。”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说,鉴于当前泰城城市管理工作正处于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创城迎审成果,使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更加牢固,成果不断扩大。在此大背景下,泰安的“大城管”模式呼之欲出。
10月23日,泰安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动员会议召开。
会议决定设立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办公室,按照逐步实现建管分离的思路,涉及城市执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户外广告、城市管理数字信息系统等城市管理方面的部门,将整建制划入新的泰安市城市管理局。
“数字城管”实现长效化管理
“要真正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就要推动城市管理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式’归口管理向‘精细化’网格管理转变,从‘事后解决问题式’向‘超前服务式’转变。”王云鹏要求在构建大城管格局的同时,也要加强长效化管理。
责任明确是长效化管理的先决条件。按照“市级考核、属地管理、建管分离、社会监督”原则,在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泰安将构筑以“三个层级、两个机制”为总体框架的立体化城市长效管理体系。
在市级层面,设立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办公室,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市城市管理事务的日常管理、督导调度等工作,具体负责市级管理区域的城市综合执法工作;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办公室代表市委、市政府组织协调、调度指挥和监督落实城市管理工作。该办公室业务将涵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基层设施、园林绿化和亮化、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和临时便民市场、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建筑渣土及渣土管理、景区娱乐场所和高铁、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部位秩序管理等9大重点任务。
在区级层面,重点是泰山区、岱岳区。
让数字说话,确保查违考评的公开、公正、透明……未来,泰安将充分依托现有的城市管理数字信息系统,整合“天网工程”等相关视频监控资源,构建“智慧城管”,实现设施维护、环卫保洁、园林养护无缝隙全覆盖,打造全市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更全面的“一张图”。
此外,泰安还对城市管理市、区两级的管辖范围和分工作出了调整。将35条道路下放到泰山区、岱岳区,对市级保留的31条道路、41处公园、2条河道,将责成相关部门单位尽快明确责任。
让城市管理持久惠民
“泰安之所以打了一场创城迎审的‘漂亮仗’,市民的参与、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李希信对泰安市民的素质和公共意识“点赞”。
为巩固创城取得的成果,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让创城成果持续惠民,同时保证泰安“大城管”模式能够顺利运行,保证为民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在李希信看来,建立完善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尤为重要。
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创城过程中,泰安所创造的“上下联动、左右联动”等“复合联动”模式将以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此外,泰安市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办公室将按照泰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泰城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地对各区域、各网格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督导考核,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平稳、高效过渡,逐步构建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责任明晰、管理精细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
“长效机制像一把锁,锁定了权力与责任,才能让长效机制落地生根,锁定结果。”泰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泰安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总指挥郭德文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