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市
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7个省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其中泰安市为山东省两处试点之一。7日到8日,记者走访徂徕山林场、土门林场、莲花山林场发现,经过几年探索,泰安13处国有林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其中徂徕山林场通过多方争取投资1.5亿元,加强路水电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13处国有林场的2647名职工纳入事业编制,林场工人纷纷从外地回到林场护林防火。
原标题:泰安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市
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7个省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其中泰安市为山东省两处试点之一。7日到8日,记者走访徂徕山林场、土门林场、莲花山林场发现,经过几年探索,泰安13处国有林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其中徂徕山林场通过多方争取投资1.5亿元,加强路水电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13处国有林场的2647名职工纳入事业编制,林场工人纷纷从外地回到林场护林防火。
13个林场2647名职工 全部成事业编制
7日,在徂徕山林场,施工队正翻修房屋。1981年,18岁的陈宗林上山当起护林工人,和11个工友负责徂徕山林场黄石崖林区的十七八个山头,共有1万1千亩林子。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6点钟就要带着工具上山清理林道、建设防火隔离道。
“虽然现在干的活多,但是干得有劲头。”陈宗林说,1992年到2004年期间,因为林场发不出工资,只是给每名护林工人一片经济林木,自己打理收获卖钱,为养家糊口,到济南给人帮厨,一个月挣800元维持全家生计。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林场400多人中200多人都离开林场外出打工。没办法啊,当时实在是发不出工资来啊。”徂徕山林场场长边炳梓说,当时让林场自筹自治,林场分给每个工人几棵核桃树或者山楂树,收获果实补贴家用。
“2004年徂徕山林场改革,全部410名职工成事业编制,享受财政全额拨款。”边炳梓说,2004年之后,原先外出打工的工人陆续回到林场,干起老本行。
“目前全市13处国有林场全部划为全额事业单位管理,2647名职工全部成了事业编制,工人们现在的干劲都很高。”泰安市林业局局长朱叙民说。
“瞭望哨”接上水电 新公路直通山上
8日,在新泰土门林场油青山瞭望台,52岁的康西山站在三层楼高的瞭望台顶部一边用望远镜查看着瞭望哨以下林场的情况,一边记录实时监控数据。
“以前住的是平房,水电路都不通,隔四五天就得下山背东西吃。”康西山说,以前的瞭望哨四面透风,夏天下雨的时候,屋里也下个不停,没办法,工人们只能用塑料布或纸盒糊住透风透雨的地方。
“2011年林场投资建起了三层的瞭望台,并给瞭望台通电通水。”土门林场场长崔传生说,以前土门林场没有上山的道路,2011年林场新建2.5公里山路直通各个瞭望台,今年又进行了道路硬化。
“今年整个徂徕山林场投资1.5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边炳梓说,“村村通”工程只到林场周边,林场内许多的瞭望哨、检查台、作业工队都不通电通水,照明用煤油灯和蜡烛,工人们一个星期不洗一次脸。2013年通过各方争取,徂徕山林场投资1.5亿元新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在徂徕山林场从西到东共硬化了34公里的水泥路,市民可从徂徕山西部驾车直接到东部的新泰天宝。”边炳梓说。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