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资料图)
随着北京时间今晨汤米-李-琼斯的新作《送乡人》和大卫-柯南伯格的《星图》亮相,入围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已有过半露出真容。
尽管整个戛纳小城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但依然难掩今年华语影片无缘金棕榈大奖之争的尴尬。近四年仅一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局面,甚至让不少华语电影人直言,戛纳电影节歧视华语片。
但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记者在戛纳采访了多位资深业内人士,揭秘了电影节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谁的电影受欢迎?
电影节主席:大师们会成为首选
主竞赛单元参赛影片《冬眠》在戛纳亮相后获得一片盛赞,该片导演、曾多次在戛纳斩获大奖的努里-比尔-锡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除非是抽风了,否则你永远无法拒绝戛纳电影节的邀约。”
的确,全球电影人都对参加戛纳电影节趋之若鹜。但是,并非所有能去戛纳的人都有机会参与电影节的竞赛。
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吉尔-雅各布坦承,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门槛确实有些高,不是所有的电影人都能够迈过去,“毕竟主竞赛单元是最受人关注的单元,我们在选择上必须要有所考虑。因此最受关注的大师们会成为我们的首选”。
今年,组委会从1800部报名影片中选出了49部参赛,而其中只有18部影片进入了主竞赛单元。
根据组委会统计,每年戛纳电影节期间,会有超过1500场电影放映,放映电影的数量至少为400部,但其中参与到主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导演双周单元竞争的电影总数不超过60场。
法国电视台Canal+用了“参展无限制、参赛得大师”来形容戛纳电影节对待不同影片的态度。而根据法国电视台TF1的统计,在今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入围者中,共有12位导演32次获得大奖。
什么题材受欢迎?
英国名导:“玩”人性比什么都靠谱
相较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对“人”的限制,在电影题材上戛纳则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包容性。
从近五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来看,除了东方古装武侠片外,爱情、亲情、动作等各类影片都有所涉猎。
不过,在最受欢迎的类型上,绝大部分电影人都投向了人性主题,就连电影节官方也承认,对于人性主题电影节明显更加喜爱。
根据日本媒体的统计,近五年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以人性为主题的电影占到了85%,而金棕榈大奖得主则基本上都给了人性主题的电影。
曾在戛纳四度获奖的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坦承,在包括戛纳在内的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玩”人性比什么都靠谱,“不管那是一部商业化的电影,还是政治意味浓厚的影片,重点你得始终围绕人性拍”。
业内解读
究竟如何才能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呢?曾参与电影节电影审查的艾米丽-法朗克向表示,其实能参与主竞赛单元竞争的电影早在影片开拍之际就已确定得八九不离十了。
艾米丽指出,如今每年报名参加电影节的影片基本上都在1500部以上,但是96%以上的片子无法参与奖项的竞争。
1500部以上电影报名96%以上无法参与竞赛
记者:很多关注戛纳电影节的人,其实都不清楚电影的注册报名流程,这个流程是什么样的?
艾米丽:戛纳的流程和所有的电影节一样,都要经过报名、审查样片、再次复核、确认邀请这样一个程序。在我工作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如此,整个流程会持续很长时间,从最开始到结束大概要半年多。
记者:最开始会有多少电影报名?到最后能有多少电影入选?
艾米丽:如今,每年报名的电影基本上都在1500部以上,最终能够参与奖项竞争的不会超过60部,96%以上的片子都会被淘汰出竞赛的行列。这个比例很残酷。
记者:每年有多少人参与审片?审片的人是否每部送审的电影都会完整观看?
艾米丽:早期审片团队只有十几人,后来团队人数稍有增加。每一部送审的电影我们都是一视同仁地对待。
记者:今年,中国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宣称自己的电影到戛纳参赛,并入围了短片角单元。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参赛和参展的区别,请介绍一下?
艾米丽:这种情况其实很多。根据你所提供的信息,这部影片应该是参展影片,而不是参赛影片。
在戛纳,能够参赛的影片数量很有限,只有不到60部。但是,来参展的影片有很多很多。真正被戛纳官方认可的还是参赛影片。参展影片很多时候只举行一场私人放映,并不会有太多实质的内容。如今,戛纳电影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希望以此为电影镀金。
名导作品提前被“预订” “嫡系”新人才会给机会
记者: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往得过奖的名导作品,是不是戛纳对这样的人有偏爱?
艾米丽:毫无疑问地说,是这样的!电影节官方也会给这些人一定的优待。
其实,主竞赛单元和重要单元的选片工作早在这些影片开拍时就已经确定了。这些大导演的作品,会早早地被三大国家电影节“预订”,然后再根据质量审核和影片上映时间的安排进行最终的选择。
因此可以这样说,一个导演想通过正常的注册程序提交影片,从而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几率非常低。
此外,有经验的大导演无论是自身的影响力,还是作品的质量,都有着很稳定的保证。选择这样的人的作品参加竞争,对于电影节和导演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记者:会不会存在大牌导演拒绝电影节的情况?
艾米丽:肯定有,而且也有电影节对导演说不的情况。很多优秀的导演会因为档期不合适,而选择不参加电影节直接上映。毕竟电影节对时间要求很严格。在电影节之前的两周,参赛电影必须制作出可以放映的拷贝,并提供英语和法语两个版本的字幕。
比如《鸟人》、《性本恶》这些电影,亚历山德拉-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都是深受电影节喜爱的导演,不过都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无法在主竞赛单元亮相。
记者:在戛纳主竞赛单元,也看到了哈维尔-多兰这样的新导演出现,戛纳真的会给新人机会吗?
艾米丽:新人自然有机会,但是也得看这样的新人是不是“嫡系”。
三大国际电影节都青睐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比如今年担任评委的贾樟柯,虽然最好成绩是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的,但是他在很大意义上,算得上是戛纳的“嫡系”导演。
哈维尔-多兰也是一步步从参展、导演双周单元、一种关注单元爬上来的,他和河濑直美都算是戛纳培养出来的年轻导演,自然受青睐。不可能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人,突然带着完全陌生的电影入围戛纳的情况。除非,这部电影有着《星球大战》那样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