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全国33城市收视数据显示,当天全国整体收视率超过40%。从理论上说,这个收视数据表示“马路上已经没有人”。
2月11日,全国33城市收视数据显示,当天全国整体收视率超过40%。从理论上说,这个收视数据表示“马路上已经没有人”。这一事件迅速通过上周在上海举行的2014中国电视剧制播年会形成爆炸性话题,“收视率”成为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共同痛打的“落水狗”。然而,骂归骂,下来签合同时还是逃不掉“收视率保证”的潜规则。
收视率出现离奇波动
难不成电视开机率不减反增了?
“现在这收视率,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论坛上,电视大佬们纷纷向收视率开炮。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一上来便质问:“好剧去哪儿了?真实的数据去哪儿了?”紧接着,SMG尚世影业CEO苏晓怒斥:“现在数据污染已严重到荒唐的地步!”引发业界争议的原因在于,今年开年以来的收视数据明显有些离奇。苏晓以今年2月11日33城市收视数据为例爆料,当天全国整体收视率超过40%。“央视马年春晚,全国202家电视台并机播出的收视率也只有30.98%,但2月11日晚的全国收视率峰值却超过40%,理论上马路上已经没有人了。”无独有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也拿出了一个让他无法理解的数据:2月16日前后,10家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高达0.973%以上,其中有7家“破1%”,这在近些年都很罕见,难不成电视开机率不减反增了?面对一个个令人生疑的收视数据,苏晓直言不讳地抛出“收视数据被污染”的判断。“那么多频道一下子收视猛涨,违背基本的常识判断和收视规律。”
收视率不好怪乙方?
签“收视率承诺书”是不得已
关于收视率到底能否真实反映观众和市场需求,业内一直存在争议。但争议归争议,到目前为止,收视率仍然是电视台与制作公司“说事”时最重要的依据。所谓“说事”,其实就是签购剧合同、播出付款等围绕电视剧购播展开的买卖。一个其实已经半公开的“潜规则”是,电视台,尤其是强势卫视,在购买电视剧时,会要求制作公司签订一份收视率承诺书,大概内容无非就是如果收视率达不到某个指标,电视台就扣钱甚至要求制作公司赔钱。对于这样一个“霸王式”的条款,制作公司敢怒不敢言,因为国内目前500部电视剧的年产量,一年大约只有80部能播出的残酷现实,让制作公司不得不为“收视率承诺书”低头。
事实上,“收视率承诺书”也有电视台的难言之隐。苏晓半开玩笑地说:“因为甲方的日子也不好过,传统媒体的衰落比想象的要快,电视的开机率在迅速下降,除排名靠前的卫视外,电视台广告收入节节下滑,收视率是命根子,现在卫视每年播20多部剧,每一部都输不起,电视台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自信。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电视台需要有人共担风险。”不过,苏晓也表示,作为乙方的制作公司也并非完全被动,“甲乙方的博弈中,乙方也不是永无出头之日,还是作品说话,只要你剧牛,乙方也能朝南坐。”
收视率引发一窝蜂
电视剧不用剧本就靠现场“诌”
事实上,尽管视频网站在不断做大做强,但目前暂时还没有撼动传统电视台的龙头地位。一部电视剧主要还是靠电视台播出获得反响。在“收视率”的指挥棒作用下,一窝蜂现象几乎难以避免,市场上热什么马上就跟拍什么,如去年大热荧屏的《小爸爸》《辣妈正传》等“育儿剧”一火,一下子带动市场井喷,几十部同类作品报批开拍。其中不少连剧本都没定,就仓促上马。“投资方砸巨资请大牌,却不知最后剧出来会变成啥样;演员在抱怨,剧本明显是几个人写的,前后台词风格都不一;导演抱怨,我一天12小时导戏,完了还要通宵改剧本,否则明天没东西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视剧不用剧本就靠现场‘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因为容易过审,拍摄成本又低,家庭情感剧占据了去年电视剧的半壁江山。但是家长里短就那么多事,婆媳,剩女,姐弟恋,去年流行是育儿,难为编剧要在几个月时间里写出新意,稍微有个新角度就赶紧开机,因为独木桥太挤了,不赶快过新意就会被人用了,加上迁就演员档期,所以剧本不全就开机已不是个别现象。“剧本夹生就边拍边改,台词不好就靠导演、演员现场即兴发挥临时‘诌’。你别说还有几部这样做成功的,烂剧本播成了收视冠军,行业里奔走相告,以为就此生产方式改变了。”苏晓告诉记者:“殊不知成功的一定是个案,一靠导演演员现场能力特别强;二靠班底的默契磨合有基础;三靠制作周期延长。”剧的质量押宝在拍摄现场,这是很危险的赌博,赌赢的概率极低。记者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