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孔维飞
责任编辑:李泽
近年来,肥城市汶阳镇在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挖潜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人才引进实施做法,走出了一条以人才为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培优农村干部队伍 锻造带民致富的“排头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键要抓住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一“牛鼻子”。一是理论武装头脑。根据乡村振兴对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的要求,科学制定党员轮训年度计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镇基层党校等举办专题培训,为村干部“充值”思想理论。二是精准提质赋能。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特聘顾问,向村党支部书记传授最新的乡村发展理论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服务考评。通过开展党支部书记“擂台比武”、基层党建拉练等活动,推动村干部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晾晒做法、比拼成效,在实地观摩和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带头致富能力。
用活各类乡贤人才 激起乡村振兴的“千层浪”
为进一步开发用好在外人才智库,汶阳镇启动实施了“在外人才兴汶行动”,让一批事业有成、眼界开阔、社会经验丰富的在外精英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一是抓住节点全面调查。利用春节在外人才返乡探亲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在外人才新春座谈会”等活动,通过精细摸排盘点、精准深耕细挖,及时建册归档并定时更新。二是领导垂范紧密联络。深化实施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镇党政领导带头走访慰问,积极帮助在外人才及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报效桑梓。三是产业聚才凝心铸魂。依托现代新型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种植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策划打造酥梨种植、蔬菜加工和孝门食坊食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吸引在外人才返乡投资建设,为在外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激活在外人才反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盘活多元乡土人才 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汶阳镇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大开发行动”,旨在依托乡土人才“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一是壮大农村致富“领头人”。依托特色培训平台,深入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标准、完善规范、强化实效,每年选派一批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二是挖掘传统工艺“传承人”。汶阳镇的康孟庄手工豆腐皮,河岔口鸭蛋等美食独具特色,葫芦烙画、木板烙画等技艺也已传承百年,把散落在各村的“能人”“巧匠”通过多方问询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挖出来,群众投票和专家点评等方式选出来,线下培训和网络直播等途径用起来,多线联动激活乡村潜在的人才资源。三是培养现代农业“新农人”。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将农村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和退役军人作为重点对象,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提升”工程,分门别类,持证就业,培育造就一批懂技术、有流量、高素质的“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力量。
(通讯员 张良)
初审编辑:孔维飞
责任编辑:李泽
8月26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郑州开幕,这是全国粮食行业的一次盛会,为全国各地优质粮油企业产销合作提供交流平台。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带领下,泰安市组织10家企业参加了展会。[详细]
为更好满足职工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需要,根据住建部办公厅《关于整合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推动“亮码可办”的通知》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泰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即日起全面推行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详细]
规上企业数量增幅明显,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发展到82家,较去年年底增加23家,增幅达到38.98%。规上企业营收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增速达到17.2%。[详细]
9月份,大中专院校集中开学,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庆祝活动集中,群众出行和聚会活动增多,道路交通、景区景点及餐饮、娱乐场所安全风险高。[详细]
8月25日上午,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数说泰安看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会上,泰安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张昌军介绍了今年以来泰安市财政部门在支持文旅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详细]
近年来,泰安市财政部门主动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继续坚定不移落实好“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立足“三文章”,对乡村振兴给予优先保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