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在山东东平,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于瑞芬的名字,是孝老爱亲的注脚,是留守儿童的港湾,更是热血与生命的摆渡人。15年4200小时志愿服务、26次献血5200毫升、带动600余人献血350000毫升、帮扶51名贫困留守儿童……这位编号370000000115的器官捐献志愿者,用“孝亲红”“童心橙”“热血绿”三原色,绘出一幅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温暖长卷。
孝亲红 从守护小家到温暖万家
“老于家的闺女比儿子都顶用!”这是街坊对于瑞芬的评价。父亲早逝后,她以长女之肩扛起全家,照顾身体患病且精神状态很差的母亲,侍奉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三个弟妹成人。母亲因长期操劳精神比较抑郁,她便化身“记忆编织者”,将母亲半生的善举写成《慈母日记》,每晚念给母亲听。200多个日夜,泛黄的笔记本里流淌着往事的温度,终于让母亲眼中有光。
这份孝心,从自家屋檐蔓延至整个社区。她组织“银发课堂”,教志愿者用“怀旧疗法”关爱空巢老人;每月带团队为敬老院老人理发、打扫卫生,像女儿般记住每位老人的忌口与喜好。80岁的独居老人王桂兰拉着她的手念叨:“闺女,你比亲闺女来得还勤。”
童心橙 让“失护童年”重拾星光
2014年,当她推开小南(化名)家斑驳的木门时,13岁的女孩正踩着板凳给残疾父亲做饭。母亲早逝、家徒四壁的困境,让于瑞芬当场落泪。从此,这个家多了位“电力妈妈”,她每周送生活物资,手把手教小南换灯泡、修水管;寒暑假接孩子到自家居住,悄悄往书包塞学费。三年后,小南考上县重点高中,在作文《我的妈妈》中写道:“于妈妈让我知道,爱是黑暗里突然亮起的灯。”
这份温暖汇聚成了由东平电力51位“爱心妈妈”组成的公益矩阵。她们建立“电力春蕾”基金,开展“微心愿认领”,让51名像小南一样的孩子穿上新校服、背上新书包。在于瑞芬的“爱心账本”里,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身高变化、成绩波动,她说:“关爱不是施舍,是让向日葵找到太阳的方向。”
热血绿 生命接力的“红色电路”
“血管里流着救人的电流。”这是于瑞芬对献血的浪漫诠释。2010年首次献血后,她发现血库时常告急,便给自己定下“铁律”,每天快走锻炼身体,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14年26次献血,5200毫升热血化作ICU里延续的心跳。当得知我国每年仍有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她毅然签下器官捐献协议:“如果生命是盏灯,我愿连灯座都留给需要的人。”
这份赤诚,在东平大地引发“红色裂变”。妹妹、儿子、外甥女接力献血,外甥女侯梦真签署眼角膜捐献协议;同事陈国栋从“晕针青年”成长为献血达人;公司献血队伍壮大至600人,35万毫升血液筑起生命长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慨:“于大姐一个人激活了一座城的善意循环。”
于瑞芬的公益版图,藏着令人震撼的“道德算法”;时间密度,4200小时志愿服务,相当于连续500天不眠不休;生命厚度,“5200毫升献血量+器官捐献”,构建“从细胞到器官”的全维度拯救;爱心广度,从1人到600人,从万元个人捐款到10万元集体善款,裂变出几何级数的善意。
在东平,于瑞芬早已超越个体意义。她像一块精神磁石,吸附起整座城市向善的力量,当51位“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织就暖冬,当600名“电力红”让血库不再预警,当370000000115这个编号成为生命接力的密码,我们看见,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在齐鲁大地生生不息。
(通讯员 孙玉梅)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近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典型案例汇编(2024)(第三批)》,位于宁阳县伏山镇的国能宁阳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低真空循环水供暖项目成功入选。[详细]
26岁小伙在泰山陪爬一年赚30多万,这是最近社交媒体上的一则热门话题。这让“泰山陪爬”再次引发讨论。[详细]
3月14日,2025年泰安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第二届“放心消费齐鲁行”泰安站展示活动在肥城举行,活动现场还为泰安市首批消费维权服务站和肥城市优化消费环境共建单位代表授牌。[详细]
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重点任务,聚力攻坚,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详细]
3月14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焦恩锋介绍“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相关情况,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近年来,泰安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高效运行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着力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创新审查工作方式和模式,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迈向新高度,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