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于瑞芬:用“三原色”绘就人间暖春的东平好人

2025-03-17 17:3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玉梅

  在山东东平,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于瑞芬的名字,是孝老爱亲的注脚,是留守儿童的港湾,更是热血与生命的摆渡人。15年4200小时志愿服务、26次献血5200毫升、带动600余人献血350000毫升、帮扶51名贫困留守儿童……这位编号370000000115的器官捐献志愿者,用“孝亲红”“童心橙”“热血绿”三原色,绘出一幅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温暖长卷。

  孝亲红 从守护小家到温暖万家

  “老于家的闺女比儿子都顶用!”这是街坊对于瑞芬的评价。父亲早逝后,她以长女之肩扛起全家,照顾身体患病且精神状态很差的母亲,侍奉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三个弟妹成人。母亲因长期操劳精神比较抑郁,她便化身“记忆编织者”,将母亲半生的善举写成《慈母日记》,每晚念给母亲听。200多个日夜,泛黄的笔记本里流淌着往事的温度,终于让母亲眼中有光。

  这份孝心,从自家屋檐蔓延至整个社区。她组织“银发课堂”,教志愿者用“怀旧疗法”关爱空巢老人;每月带团队为敬老院老人理发、打扫卫生,像女儿般记住每位老人的忌口与喜好。80岁的独居老人王桂兰拉着她的手念叨:“闺女,你比亲闺女来得还勤。”

  童心橙 让“失护童年”重拾星光

  2014年,当她推开小南(化名)家斑驳的木门时,13岁的女孩正踩着板凳给残疾父亲做饭。母亲早逝、家徒四壁的困境,让于瑞芬当场落泪。从此,这个家多了位“电力妈妈”,她每周送生活物资,手把手教小南换灯泡、修水管;寒暑假接孩子到自家居住,悄悄往书包塞学费。三年后,小南考上县重点高中,在作文《我的妈妈》中写道:“于妈妈让我知道,爱是黑暗里突然亮起的灯。”

  这份温暖汇聚成了由东平电力51位“爱心妈妈”组成的公益矩阵。她们建立“电力春蕾”基金,开展“微心愿认领”,让51名像小南一样的孩子穿上新校服、背上新书包。在于瑞芬的“爱心账本”里,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身高变化、成绩波动,她说:“关爱不是施舍,是让向日葵找到太阳的方向。”

  热血绿 生命接力的“红色电路”

  “血管里流着救人的电流。”这是于瑞芬对献血的浪漫诠释。2010年首次献血后,她发现血库时常告急,便给自己定下“铁律”,每天快走锻炼身体,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14年26次献血,5200毫升热血化作ICU里延续的心跳。当得知我国每年仍有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她毅然签下器官捐献协议:“如果生命是盏灯,我愿连灯座都留给需要的人。”

  这份赤诚,在东平大地引发“红色裂变”。妹妹、儿子、外甥女接力献血,外甥女侯梦真签署眼角膜捐献协议;同事陈国栋从“晕针青年”成长为献血达人;公司献血队伍壮大至600人,35万毫升血液筑起生命长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慨:“于大姐一个人激活了一座城的善意循环。”

  于瑞芬的公益版图,藏着令人震撼的“道德算法”;时间密度,4200小时志愿服务,相当于连续500天不眠不休;生命厚度,“5200毫升献血量+器官捐献”,构建“从细胞到器官”的全维度拯救;爱心广度,从1人到600人,从万元个人捐款到10万元集体善款,裂变出几何级数的善意。

  在东平,于瑞芬早已超越个体意义。她像一块精神磁石,吸附起整座城市向善的力量,当51位“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织就暖冬,当600名“电力红”让血库不再预警,当370000000115这个编号成为生命接力的密码,我们看见,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在齐鲁大地生生不息。

  (通讯员 孙玉梅)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李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