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孔维飞
编者按:
肥城市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以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确立了1个发展规划、1个县域标准、1个大数据平台、1个服务中心“四个一”的数字乡村建设思路,初步建立起了“党建引领、市场运作、镇村主体、企业协作”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提供了肥城样板。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孔维飞 郝晓华 李庆 肥城报道
“山东农大肥业公司投资搭建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在探索小麦等大田作物产业数字化链发展模式的同时,促进了肥料的研发和销售,实现了销售和服务的双促双赢。”肥城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王秀民说。
4月26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两个合作农业园区,实地采访“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成效。
据了解,“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是由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家单位研发的“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农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农业场景中“作物-环境-管理”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处方型”解决方案。2021年,该平台荣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颁发的“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奖。
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在合作园区建设农田数据采集站,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支撑,以优质的“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为保障,帮助农户实现智能化管理,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智能分析 降本增效
“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解决了“种得好”的问题,尤其是在温室大田种植、农机物联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农田气象站使监控环境变化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将光照、温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传感器等气象因子采集传感器集成为一个小型农田气象站,配备太阳能供电装置,安装在农田的边缘位置。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信息采集设备、传输系统等获取的植物生长环境信息监控环境动态变化,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数据实时上传“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实施数字农业后,我能从手机上实时看到基地的空气温湿度,降雨量,土壤温湿度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农大肥业制定了精准的种植方案和马铃薯专用肥料,通过方案的实施和肥料的应用,去年我亩产实现了1.2万斤,并且产品表形好,商品薯比例高,收购价也高于其他田块,去年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20万元。”合作园区马铃薯种植大户张修成说,他在自己的马铃薯农业园区建设了农田数据采集站,通过视频监测,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对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轮作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呈现,让园区的生产管理既精准又轻松。
“农大肥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研发了大数据服务平台,力求把我们的先进的肥料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通过大数据平台去服务更多的种植户,同时能够服务的更精准、更及时,保证我们的种植大户实现高品质、高产量的收益。”农大肥业信息中心主任王坤说。
智“测”预警 精准控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在农业监管方面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得好”的问题。
农田高清AI摄像头,用于采集与监测田间作物表现图像,通过影像资料分析,动态掌握作物长势,监测实时图像。农业园区视频监控的引用,直观地反映了农作物生产的实时状态,保障农田产量,农户收益,给农户及时调整种养方案、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农田生长检测仪,利用多光谱设备和遥感技术,实现24小时采集作物生长指标,对农业土壤进行信息采集,通过信息传输进行精确分析,既能够得出适合检测土壤生长的相应农作物,又能够检测出该土壤存在的一些肉眼无法察觉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土壤的调控与环境改善。同时,还能检测叶绿素、生物量,让农民实现了“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有幸参与实施了数字农业项目,也享受到数字农业带来的福利。根据系统提供的气象和病虫害预警,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了不必要损失,实现了化肥和农药的‘双减’。去年我小麦亩产实现了1500斤。”合作园区小麦种植大户刘长征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智慧农业 科学生产
“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自201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运营推广,目前已服务全国200万多亩土地,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福建、宁夏等27个省份。通过数字农业的应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将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实现了肥料和农药用量“双减”,保障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品质,对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起到标杆作用。
据农大肥业研发经理范仲卿介绍,“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的使用,对产品研发工作的助力非常大,通过“农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他们可以获取全国的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状况、作物长势状况、用户使用状况等关键信息,在综合分析之后针对性的研发相关产品,提高了产品研发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通过该平台,还可以实时跟踪产品使用效果,有助于筛选自家配方,极大地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
肥城高新区经济建设局副局长尹仪芬表示,肥城高新区依托区内科技企业,规划设计建设大数据平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字经济建设方案,农大肥业借助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技术服务。下一步,肥城高新区将继续以数字经济助推数字乡村发展,以产业数字化为首要任务,以数字产业化为目标,持续用力推进各项工作,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确保数字乡村工作取得实效。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孔维飞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调任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将拟任职干部情况予以公示。[详细]
4月25日,在泰安市重点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上,泰安市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成功签约6个重点项目。[详细]
为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1号)精神,结合泰安市实际,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稳发展的通知。[详细]
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链专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工作部署,围绕任务目标,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倾心、倾情、倾力为企业发展服务。[详细]
4月25日,泰安市重点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活动采取“主会场+分会场+视频连线”方式进行。泰安高新区设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实况,并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泰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斌出席分会场会议,介绍了签约项目情况。[详细]
今年,泰安市将加快打造“领航型”企业,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全市将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同时重点推进产业园区5G深度覆盖,用信息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