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一半城市,一半农村 一条马路划开的村庄

2014-04-23 07:44:00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伴随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和飞扬的尘土,作为省城东部的一条交通要道,凤凰路于去年12月29日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即使儿时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田野里度过的,但即将结婚的小陈还是盼着能早日拆迁,住进楼房。

      伴随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和飞扬的尘土,作为省城东部的一条交通要道,凤凰路于去年12月29日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凤凰路旧称刘智远路,本是刘智远村靠近西边的一条小路。2001年前后,凤凰路开工建设,成为省城东部的一条大动脉。与此同时,刘智远村位于凤凰路以西的土地规划给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座座新开发的楼盘拔地而起。今年,刘智远村也被列为济南市改造的92个村庄之一。原本完整的村庄,就这样被凤凰路割裂成两半。路那边,现代而喧闹;路这边,陈旧而安静。 本版文/图 记者 于腾腾

      在外漂五年更觉老家好

      说起旧村改造,张大爷心里五味杂陈,要说不想吧,这些年还一直关注着改造的消息,要说想吧,这真要到了改造的时候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

      “喊改造喊了好多年了,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前几天,54岁的张大爷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刘智远村今年要开始改造的消息。说起旧村改造,张大爷其实心里五味杂陈,要说不想吧,这些年还一直关注着改造的消息,要说想吧,这真要到了改造的时候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

      这几年的城镇化进程,让张大爷失去了他这半辈子辛苦耕耘并赖以生存的土地。“家里早就不种地了!”张大爷说,前些年他离开村子,登上了前去烟台的长途车。对于离家那天的情形,张大爷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是年近半百的张大爷第一次出远门。

      随着年龄增长,5年在外漂泊的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让张大爷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上个月,张大爷倦鸟归巢,重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

      据了解,刘智远村曾经总共有将近7900亩土地,到目前为止加上村庄还剩下3000来亩,其中耕地有1000多亩。

      “现在很多人基本不在家里种地了,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刘智远村一位姓张的主任说:“你等到农忙时,去地里看看,干活的都是上了年纪的。”

      张主任表示,这些年的城镇化进程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里人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现在光指望着种地根本不能保障生活,出去打个工干个活就比种地挣得钱多。”张主任表示,这些年村里的地慢慢都卖出去了,再加上年轻人都嫌累,真正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住进楼房也要常回家看看

      王大爷已习惯了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后,来到这条街上,和一起长大一起变老的老友抽支烟、聊聊天。“等到以后我们都住进了高楼,这老胳膊老腿恐怕都下不了楼了!”

      王大爷今年66岁了,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和几个要好的被称老同志们的同龄人坐在大街上聊天。

      一说起旧村改造,王大爷直摇头,坦承并不愿意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你要问我愿意不愿意搬走,打心底里,我还真不大愿意。”

      王大爷说,这几十年,他见证了村里的变化。“就我眼前的这条路,从一开始的土路到后来的沥青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就我和身边的老同志们不知道来来回回走过多少遍,留下过多少脚印了,等哪天这条路消失了,我这老糊涂的脑袋都要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王大爷告诉记者,他已经习惯了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之后,来到这条街上,和一起长大一起变老的老友抽支烟,聊聊天。“等到以后我们都住进了高楼,这老胳膊老腿恐怕都下不了楼了!”

      今年74岁的李大娘,前些年跟着儿子一起搬进了高新区某个小区里。“前几年儿子在外边买了套房子,非让我也跟着一起住进去,让我去享享清福。”

      可是这高楼大厦中的清福,李大娘却表示有点享受不了。“搬进去三年了,还是不习惯住楼的生活,每天爬上爬下的不说,左邻右舍的都不认识,儿子儿媳妇的都不在家,就整天一个人闷在屋里头出不来。”李大娘说,因此,她和儿子商量着,冬天天冷的时候就去小区里边住,夏天暖和了她就回村里来住。

      李大娘说,城市和农村各有各的好处。“城市里买东西方便,冬天还有暖气,农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小院子,干啥都方便,而且关键是村子里大家都认识,没事凑在一起打牌聊天特别热闹。”

      有点向往的城市生活

      据刘智远村张主任介绍,村里总共约有1500户人家,现在大约有100多户在外面买房了,其实很多人也很羡慕。

      尽管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更加安逸,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的人陆陆续续在周边的小区买房子了。

      李大娘的儿子就赶在这一波热潮当中搬进了高新区的某个小区里。

      李大娘告诉记者,她儿子在1999年大学毕业,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我儿子就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但是那时候工厂效益很不景气,工资很低。”李大娘说:“熬了好多年,跳了好几次槽,终于才稳定下来。”

      这些年来,李大娘的儿子努力打拼,慢慢积累了不少财富。2011年,李大娘的儿子在高新区一小区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尽管当时李大娘并没想着和儿子一起搬进去,但拗不过儿子诚挚的“邀请”,李大娘最终还是住进了新房。

      据刘智远村张主任介绍,村里总共约有1500户人家,现在大约有100多户在外面买房了,其实很多人也很羡慕。“小区里边环境好啊,道路平整,又干净又整洁,大家也都注意爱护小区的环境,不会乱扔垃圾。你看现在村里这泥泞的道路,这可是村子里的主干道呢,这种路让大家怎么走。”说起住楼,村子里的保洁员许大姐这样描述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差别。

      从去年开始,徐大姐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能领到一千余元的工资,她对农村里脏乱差的环境感受颇深。“现在比原来好多了,我们这几个保洁员时刻注意着村里的卫生,哪里脏了赶紧清理一下,搁以往乱扔垃圾的太多了。”

      在哪儿房子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小陈的心里还留有不少儿时的回忆。“那时候都是奶奶看着我,每次奶奶去地里边拔草、浇水,都会带着我一起去。”小陈说:“奶奶在地里干活,我就在田间地头抓蝴蝶,逮蜻蜓。”

      记者在村子里采访时,小陈正在紧张地筹备着自己的婚礼。他今年24岁了,在高新区一家企业里工作。面对记者,小陈表达了强烈的希望赶快改造的心情,“像我们这个年龄的,谁不愿意住楼啊?”

      实际上,小陈的心里还留有不少儿时的回忆。“那时候都是奶奶看着我,每次奶奶去地里边拔草、浇水,都会带着我一起去。”小陈说:“奶奶在地里干活,我就在田间地头抓蝴蝶,逮蜻蜓。”

      更快乐的是家长都不在身边的时候,小陈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田野里逮蚂蚱,然后生火,把刚逮的蚂蚱烤了吃。

      即使儿时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田野里度过的,但即将结婚的小陈还是盼着能早日拆迁,住进楼房。

      去年,小陈把媳妇领到家里来,双方都见过家长之后,这门亲事最终被确定下来。紧接着,小陈家里就开始准备这场婚礼了。

      房子问题是结婚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给小陈买套新婚房,所以小陈只能暂时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房子去年简单装修了一下,重点整了整我们的卧室。”小陈说,尽管他媳妇对暂时住在老房子里并无怨言,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