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汽车频道 > 热点新闻

车检新政折射社会管理新思维

2014-05-21 09:24:00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车检新政折射社会管理新思维

      权力退出是改革,社会承接也是改革。只有方方面面的协调做到位,改革才有持续性。车检新政如此,其他改革也如是。

      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16日推出车检改革18项新政,内容包括公安、质监等政府部门不得开办车检机构,已开办的9月底前必须彻底脱钩;自9月1日起,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不得指定检验机构,推动机动车异地年检等。

      多年以来,非运营车辆的验车制度设计屡遭公众吐槽。验车过程耗时费力,灰色产业链公开租售,一项本应彰显公共服务的政策,因为执行过程走样,一定程度上异化成了公众购买行车权的程式化交易。

      政府对行车安全的保障义务,无需以包揽方式体现,更不应强制要求公众购买。当二者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事实上只会体现出强制公众购买的效率,却未必能达到提高行车安全的效果。行政力量的深度介入,还可能令其应保持的公信力受到考验。非运营车辆在本质上是车主的财富,车主自会把保养和安全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对车主们使用其财富额外设置条件,不免会折射出行政权对私人财产权的强势。此外,在形成多交钱就容易过关、可以代为验车等潜规则明规则后,行政权监管行车安全的刚性事实上也被消解。

      车检改革之所以广受欢迎,被网友们形容为“喜大普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正了过去存在的缺陷,而且顺应了公众的呼声。但车检改革不止体现出了纠偏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了主动改革的一面。

      新政规定,公安、质监等政府部门不得开办车检机构,已开办的必须彻底脱钩。这一要求,简化的是政,让出的是利。把资源用到该监管的地方,行政效率才能提高,公信力才能显现;不与民争利,社会组织才有发育的机会。而在这样的改革思路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管理思维的新变化:政府部门、公众和社会组织都是社会治理的参与方。

      新政还明确规定,不得指定检验机构。这一规定既切割了暗中的利益链条,也体现了“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的改革要求。

      相对于一些口号式改革,车检新政改革既有实质内容,也更加彻底。这样的改革越多,公众越受益。不过,让车检改革的效果如预期实现,还有一些细节需要缀补。比如,社会化验车机构的资质如何确定;在竞争压力下,社会化验车是否会流于形式,其主体责任如何认定;公安、质监部门退出相关领域后,是否会形成其他权力嫁接关系等等。

      权力退出是改革,社会承接也是改革。只有方方面面的协调做到位,改革才有持续性。车检新政如此,其他改革也如是。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李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