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一重大利好!尤其是对动力电池企业将根据销售电池的性能和销售量,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 强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项措施,其中之一便是要“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对此,李克强表示,要 “推动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 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消息传出后,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方建华在其朋友圈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动力电池“以奖代补”能否促产业升级?(网络资料图)
动力电池以奖代补“纠偏”补贴外流?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过去的补贴方式相比,此次“以奖代补”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按照此前执行的 补贴政策,政府补贴的着力点主要是在整车上,但是崔东树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点是要推动核心零部件水平的提升,比如动力电池,此前的补贴政策对于动 力电池的促进有限。在他看来,此前的补贴通过整车转到电池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补贴的外流,政策的红利被韩企等外资企业蚕食,不利于我们自身动力电池 竞争力的打造。“新出来的政策其实是政府在试图用财政和行政手段调整市场的偏差。”崔东树认为。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延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以往的补贴政策来说,此次以奖代补为中小电池生产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 环境。据记者了解,在此前补贴直接给予整车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想获得财政支持,一般是要通过创新项目或者科技进步奖励的方式拿到,而这些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相对门槛较高。
电桩创始人兼CEO先越认为,此次出台的五项措施相对之前的补贴措施,更加的精准。以动力电池为例,补贴整车厂商,很难促进动力电池整体的竞争力提 升,因为整车和电池生产企业之间并不能形成一种合力。与此同时,在新的五项措施中,还明确提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落实住宅小区和党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机场景区及其他社会停车场等建设充电设施的要求,鼓励地方建立以充电量为基准的奖励补贴政策,减免充电服务费用”。在先越看来,也是从补到建到补 贴到用的很大的转变,不仅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补贴的浪费,保证所补贴的充电桩是“活桩”而非“死桩”。先越认为,政府补贴和支持已经逐渐从整车延伸到零部件上,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