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汽车

2016乘用车技术流行趋势大起底

2016-01-04 09:07:00 作者:张海天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虽然市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但汽车厂商对于产品技术的突破并未因此止步不前。围绕安全技术、更合理的人机工程以及人性化智能互联技术的汽车技术研发、推广和普及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2016年及未来一段时间,越来越多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的乘用车产品将接踵而来。

      虽然市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但汽车厂商对于产品技术的突破并未因此止步不前。围绕安全技术、更合理的人机工程以及人性化智能互联技术的汽车技术研发、推广和普及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2016年及未来一段时间,越来越多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的乘用车产品将接踵而来。

      安全技术趋势严

      主动安全技术更接地气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过 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现在则更注重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前几年,人们还在羡慕只有高档车才会配备自 适应巡航、盲区监测以及车道保持等高科技电子主动安全系统,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在2015年这些配置已经运用到部分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上,这意味着未来, 越来越多的主动安全技术将加速普及。

      点评:由于掌握电子产品技术的难度相对较低,所以这种趋势还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而继续被扩大,与此同时,各大厂商对于主动安全技术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强。而在关于主、被动安全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有专家表示,安全辅助系统和主动转向系统的技术融合将成为未来趋势

      自动驾驶不是神话

      自动驾驶技术看似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但它正加速来到我们身边。虽然目前还没有一款车型称得上完全运用自动驾 驶技术,但已有部分科技成果已经装载在售车型上,其中,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都可算作是自动驾驶技术系统的一部分。2015年期间,无论是“高大 上”的进口高档品牌,还是“接地气”的自主品牌,都向媒体展示过旗下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成果。

      点评:虽然自动驾驶技术还面临着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相比往年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随着技术难关被陆续攻破,各车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也将促进其在2016年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舒适性技术趋势炫

      “人车合一”达到新高度

      人机工程可以让驾乘者获得到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所以,像新一代奇骏配装的零重力座椅系统以及DS等车型运用的航空头枕等,都是基于“如何更好满足人们在车内舒适性”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

      点评:由于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驾乘舒适性的不断提升,与人机工程相关的技术和设计会成为2016年众多汽车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娱乐当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内娱乐化配置愈加丰富。从最初的CD和广播,到如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的普及,10年前, 车内中控台还是以单调的旋钮、按键居多,而今,中控台普遍增加了带有触控功能的大尺寸显示屏;10年前,当销售人员还在吹捧自家的车使用不知名的高保真音 响,如今harman kardon似乎都有成为标配的趋势。语音识别和语音综合技术的应用让驾驶员在驾车时仍能自如操控系统,切换内容及实现信息交互。在车内收看网络电视即时 新闻,查看股市的即时行情也已经成为基本功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冉
首页<<12>>末页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