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理财

三问民营银行:百姓存款安全能保证吗

2014-08-04 07:12: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千呼万唤中,首批三家试点民营银行7月25日终于获准筹建,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这一标志性事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后两家民营银行明确定位是零售银行,将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千呼万唤中,首批三家试点民营银行7月25日终于获准筹建,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这一标志性事件。

      新生事物承载着希望,也会面对疑虑。民营银行将给中国金融业、小微企业和百姓带来怎样影响?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保证存款安全方面能否交出满意答卷?

      一问:小微企业融资难能缓解吗

      人们之所以对民营银行寄予厚望,在于希望借发展民营银行这一改革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为实体经济“输氧供血”。

      三家获批的民营银行,除天津金城定位对公业务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是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区居民、县域“三农”。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后两家民营银行明确定位是零售银行,将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民营银行多是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门当户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此次民营银行发起人大部分本身就是民营公司,更了解小微企业需求。其实大客户已经基本被大银行瓜分殆尽,后来的民营银行一定会紧紧抓住小微企业作为经营核心。

      可以预见,民营银行未来可能将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但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仅5家,目前获准筹建的仅3家,短期内小微企业融资难难以根本扭转。

      二问:民营银行如何与大型银行竞争

      面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银行,民营银行如何争得一席之地?差异化经营不仅是未来民营银行生存之道,也可以由此为突破,激活国内银行业新一轮市场竞争。

      “我们希望不同金融机构确定特色发展战略,不鼓励所有机构追求大而全。”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表示,这三家民营银行的定位既考虑了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又密切结合了股东特色和优势。这既是允许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也是民营银行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郭田勇认为,此次民营银行发起人有互联网企业,必然会带来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新理念和新做法,相信民营银行在金融领域会形成“鲶鱼”效应,为金融业发展创新带来新思路。

      不过,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也不能盲目乐观。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国有大行的存款优势使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民营银行无法与之相比,对其竞争力会有所影响。但民营银行可以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挖掘自身优势。

      三问:百姓存款安全能保证吗

      如果您身边有一家民营银行,会把钱存在那里吗?百姓多少会存在一些疑虑。

      “去民营银行存款,我可能要考虑考虑。没有国家担保,我是不敢存的。”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刘说。

      “即使利率高,也不敢轻易冒这个险。先看看再说,尤其是新成立的,缺乏信任感。”家住河北保定的企业员工李先生说。

      按银监会要求,民营银行拿到批文后有6个月筹建期,如果没有完成可申请一次延期最长3个月。也就是说,最多9个月后民营银行就可以正式开业和顾客见面了。

      “三家民营银行发起人在出资之外自愿承担了很多责任,确定了风险自担的有关安排。比如,发起人自愿承诺,在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情况下,如果银行出现破产清算,且资金不足以偿付,将以企业净资产或实际控制人净资产,对存款人存款给予全额或部分赔付。”杨丽平说,通过这种安排提升公众信心,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利益。

      钟伟认为,此次筹建的民营银行是银监会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无论从发起人和股东的资产状况,还是风险控制制度都不错,出问题的风险较低。“但以后随着民营银行设立进一步放宽,可能问题会逐步浮现。”

      “存款保险制度预计年内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百姓担忧。”郭田勇指出。

      据杨丽平透露,银监会正在研究起草民营银行监管指引,由专门机构、人员对试点银行进行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民营银行关联交易的监管,比如鼓励股东自愿放弃从本行获得贷款的权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段立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