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但与此同时,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迅猛增加,其中,老年糖尿病病人约占整个糖尿病人群的40%左右。据1996年全国糖尿病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34%,远远高于同期的糖尿病平均患病率(3.2%),此外,还有11.62%的糖耐量受损(1GT)。另据上海市2001年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18.7%,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除心脏病、癌症之外的第三大死亡原因,老年人患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健康问题。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 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
老年糖尿病病人起病隐匿,症状轻微,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症状,很多病人无口渴、多饮症状,仅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有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许多病人都是查体时被偶然发现的。
2 以糖尿病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许多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却不知,直到出现了并发症才去医院。有的因视力障碍就诊于眼科,有的因浮肿、尿蛋白阳性就诊于肾病科,有的因下肢坏疽或疖肿不愈就诊于外科,有的因冠心病就诊于心内科,有的因外阴瘙痒就诊于妇科,有的因昏迷就诊于神经科等,经过检查才知道病根都是糖尿病。
3 心脑血管并发症多
老年人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如果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将增加三倍以上。现已证实:早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受损阶段),病人就已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可出现于糖尿病确诊之前。有资料显示:老年糖尿病的冠心病发生率达34.7%—66.6%,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0.4%—24.6%,约3/4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
4 容易发生高渗性昏迷和乳酸酸中毒
老年糖尿病病人在某些应激状态下(如感染、手术、呕吐、腹泻、急性脑卒中等),血糖迅速升高,渗透性利尿失水较多,而老年人由于下丘脑口渴中枢不敏感,进水量不足,病人因脑组织严重脱水而导致高渗性昏迷,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脑卒中而收治于神经科。鉴于此,遇到老年人出现昏迷时,不要只想到脑卒中,一定要常规检查血糖,排除本病。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较差,组织缺血、缺氧,葡萄糖无氧酵解,乳酸生成增多,又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乳酸清除减少,因此,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如服用“双胍类”药物)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病死率高达40%—60%。
5 低血糖易感性高、危害严重
老年糖尿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反应减弱,无症状性低血糖较为多见,不易被及时发现,而直接导致低血糖昏迷。另外,低血糖可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脑缺血,诱发急性心梗和脑血栓形成。此外,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还可引起病人脑功能障碍及痴呆症。
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
DCTT和UKPDS的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即强化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必适合。这是因为,一方面,血糖控制越严格,低血糖风险就越大;另一方面,考虑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为宜;对有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者,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也是可以接受的。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1 饮食治疗: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每顿7—8分饱即可,进食宜少量多餐,主食多选粗粮、杂粮,多吃蔬菜,增加纤维素,尽量吃鱼虾、蛋、奶等优质动物蛋白,少吃煎炸食品及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零食。饮食宜清淡,不甜不咸,戒烟限酒。
2 运动疗法:老年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前先要做一次全面体检,了解病人心肺功能状况,以便确定病人是否适合运动。有氧运动项目(如快步走、健身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比较适合于老年人;运动应在饭后一小时开始,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周不少于五次;运动后每分钟的心率掌握在“170-年龄”上下为宜。运动要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3 心理治疗:老年人由于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恐惧、健康伤害和经济压力使其情绪更加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情绪波动会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因此,耐心细致的关怀教育,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对于保持病情稳定十分重要。
4 口服降糖药:与非老年糖尿病病人相比,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①老年人往往有肝肾功能下降,因此,尽可能选择对肝肾无毒副作用的降糖药。糖适平、诺和龙主要是经过胆道排泄,拜唐苹不被肠道吸收,因此,这些药物比较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另外,二甲双胍在病人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因此,有上述情况的老年人应禁用。②不宜选用长效、强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以免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尽可能选用半衰期短、排泄快的短效药物(如诺和龙、唐力)。因其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既能很好控制餐后血糖。又不易引起低血糖。③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因其可掩盖低血糖症状,使低血糖难于察觉。④早期联合用药。当治疗量的单一药物不足以控制病情时,不可盲目增加药量,应及早采取联合用药,这样既可使药效增加,又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⑤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而杂,在选择降糖药物时,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例如,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可削弱降糖药物的作用,而水杨酸盐、消炎痛、磺胺类药、氨茶碱等可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⑥老年患者近记忆力较差,应尽量减少服药的种类及次数,以增加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⑦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艾汀等)具有保护B细胞功能和增强胰岛敏感性等功效,临床应用日趋普遍,其不良反应是水钠潴留及浮肿,因此,合并心衰的糖尿病病人应禁用。
5 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的指征与一般糖尿病病人基本相同,常用于以下情况:①严重应激状态如感染、心肌梗死、外科手术等;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血管并发症者;③口服降糖药效果差,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老年人应用胰岛素比青年人更易产生低血糖,并容易诱发严重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因此,在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时,应当安全第一,减少低血糖发生。老年人一般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即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白天用口服降糖药;或者采用早、晚一天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诺和锐30R)。剂量一般是早餐前2/3,晚餐前1/3,要求常规睡前少量加餐以防止夜间低血糖。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