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头条新闻

中国细菌耐药率远高发达国家 抗生素滥用害了谁

2014-08-08 11:1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合理使用就不会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不只是过度使用,准确地说是不规范使用。该用的抗菌药物一定要用,不该用的一定别用,最忌讳“温柔一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郑波在出门诊时,好几位患者来询问:自己是不是感染了超级细菌?怎么吃了头孢拉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等好几种消炎药都不见好?

      郑波说,其实这些患者感染的都不是超级细菌。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细菌耐药室副主任李娟说,超级细菌可怕就在于它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指的是菌株具有在更高浓度的抗生素剂量下存活或生长的能力,抗生素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浓度不能将其抑制或杀灭,因此导致临床治疗无效,病人会因为严重感染出现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某些种类的耐药菌,人类已经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曾发出警示称,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可能引发全球的灾难。

      我国从2005年成立“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与“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全国各地约150家医院加入了细菌耐药监测网。从监测结果看,我国细菌耐药形势严峻,部分细菌的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近10多年来,革兰氏阴性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最严重,临床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细菌耐药缘于抗生素滥用。如果不滥用抗生素的话,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对此,全国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组副组长、浙江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永红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合理使用抗生素就不会产生耐药性。

      由于担心产生耐药性,一些人把抗生素当作是洪水猛兽,甚至拒绝使用抗生素。一位家长坚决抵制使用抗生素,尽管孩子细菌感染已经很严重,但还是坚持让孩子“扛过去”,以致延误了治疗时机,给孩子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专家表示,使用抗生素最好是“一刀毙命”,最忌讳的就是“温柔一刀”。由于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慢慢会习惯抗生素,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耐药性。

      李娟说,抗生素滥用的含义除了通常理解的过度使用,准确地说是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剂型、频次、使用周期等,都有严格规定。不按照这些规定使用,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多用抗生素不对,不用少用也不对。个人使用抗生素关键是规范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擅自改变使用的剂量、次数和时间,减少耐药细菌出现。

      “该用的抗菌药物一定要用,不该用的一定别用。”郑波强调,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相信非专业人士的经验。

      细菌耐药蔓延,让人难以逃避 

      ●个人不滥用抗生素,只能避免自己体内产生耐药细菌,但不能避免环境中的耐药细菌,健康人可能直接感染耐药细菌。防控细菌耐药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黄大妈今年65岁,家住河北保定,每天早晚两次去跳广场舞。她吃得香、睡得着、身体棒,几乎从不生病吃药。像她这样的人,细菌耐药估计沾不上边。而前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让她有点坐不住了。

      该报告涵盖全球114个国家的抗生素治疗监控数据,是迄今关于细菌耐药最全面的报告。报告指出,所有国家各年龄层的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抗生素耐药性的冲击,对公共卫生形成重大威胁,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全球正走向“后抗生素时代”,几十年来可治愈的常见感染与轻度感染,可能再度使人丧命。

      面对耐药细菌冲击波,不滥用抗生素的黄大妈能否安然无恙?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肖永红说,不滥用抗生素,只是自己能避免体内产生耐药细菌,但不能避免环境中耐药细菌。吃的动物肉食中有,因为养殖动物使用过量的抗生素;吃的蔬菜表皮有,因为生长土壤被污染了;你所接触的其他人可能携带耐药细菌……耐药细菌无处不在。

      郑波说,耐药细菌的防控,有点像接种疫苗。尽管你自己接种了疫苗,但周围的人没有接种,形不成免疫屏障,没有群体效应。耐药细菌依然会在人群中传播变异,最终会感染给健康人。治理耐药细菌,要实行群体保护,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它。出现耐药细菌以后,健康人可能直接感染耐药细菌。就像肺结核病人一样,新发肺结核患者感染的就是耐多药结核细菌。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李娟强调,耐药细菌的传播方式,和其他细菌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没有特殊性。尽管目前超级耐药细菌主要集中在医院,但从医院扩散到社区的风险确实存在。

      10多年前,我国大肠杆菌(携带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一类耐药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医院。而根据最近的文献,目前在医院和社区的检出率已没有明显差别。便捷的交通和频繁的人口流动也为耐药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以“NDM—1”超级细菌为例,从2009年最早在印度首次被发现,到2011年已迅速播散到全球五大洲。

      李娟说,耐药细菌的传播蔓延扩散是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个人无法置身事外。防控耐药细菌的传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特别是相关部门应做好耐药监测,制定防控措施,减缓和阻断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没必要对耐药细菌谈之色变 

      ●耐药细菌与普通敏感细菌相比,并不具有特殊的致病力。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正常抵抗力的健康人,并不会轻易感染

      郑波看完一个病人之后,他总会去洗手,消消毒。病人说,医生是不是嫌自己脏,看完病就去洗手。他说,这是对病人的爱护,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和院内传播。

      耐药细菌一般不通过空气传播,大多通过接触传播。郑波建议最好少去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减少感染的机会。这些地方是耐药细菌存在最多的地方。好多人去医院不注意手卫生,随便接触医院里的物品,离开医院后也不去洗手,感染几率大增,也容易传播给别人。

      肖永红接诊的患者中,不少患者平时抗生素已经用到最高级。感冒发热用,腰酸背痛用,闹肚子还用,甚至有人当成预防感染药,没事就来两片。他说,要破除抗生素在老百姓心目中“万能药”的印象。抗生素根本起不到预防感染的作用,也无法杀死病毒。应指导老百姓合理用药,告别抗生素依赖。

      滥用抗生素,关键是管住医生的手。我国曾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抗生素使用规定”,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抗菌药物活动。3年来,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提高。手术一类伤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以前的80%—9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但耐药细菌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对普通中国百姓来说,没必要对耐药细菌谈之色变。”李娟强调,耐药细菌与普通敏感细菌相比,并不具有特殊的致病力。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正常抵抗力的健康人,并不会轻易感染耐药细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就能有效避免耐药细菌的感染。

      对于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开发新药成本非常高。郑波建议在开发新抗菌药物的同时,应该重视老药的合理使用。呋喃妥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一种有效药,每百片只有4元左右,药厂不愿生产,企业不愿配送,价廉的抗菌药物已很难在医院觅到踪影。他认为,在医改中,要加大对价廉抗菌药物的扶持力度,让这些经典老药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在应对耐药细菌的过程中,让经典老药有用武之地。

      李娟建议,加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细菌感染的指征和治疗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杜绝无处方情况下私自购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规范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动物和人用的抗生素要有所区别,用于人的尽量不要用于动物。减少抗生素的环境残留。不良制药企业将含有抗生素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情况依然存在,环保部门也要做好这方面的管理。

      链 接 

      抗生素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作用是杀灭导致疾病的细菌,因而对细菌引发的疾病有治疗作用。总体来说,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对病毒引发的疾病是无治疗作用的。常用药中的抗生素有沙星类、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等。具体包括:链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甲硝唑、磺安密啶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