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房产 > 家装宝典

两净”家电的未来:借势互联网 用颠覆根除“污染”

2015-03-17 08:47:00 作者:  来源:
        人民网上海3月12日电(记者孟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的关注,空气净化器、净水机成为老百姓热衷购买的品类。然而与环境和健康关联密切的“两净产品”,却被外界认为面临非长线品类的尴尬境地,虽然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等威胁人们生活安全,让空气净化器、净水机等产品迅速热卖,但是从长远看,如果污染问题解决,企业又如何设计“两净产品”的未来?

      基础:标准出台

      企业对于“两净产品”的宣传可谓是五花八门,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着无从下手、雾里看花的感觉。以空气净化器为列,消费者在购买空气净化器时要根据污染源的不同,按需选用功能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对还易产生二次污染。在实际购买中,厂商对功能的宣传往往虚假夸大,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下,消费者又无法分清价格的水分。

      显然,在火热的“两净市场”,关乎产业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标准。

      在12日举行的“中国环境及健康家电高峰论坛”上,面对“两净”市场的发展现状,业内人士表示,从成熟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前“两净”市场均处在发展初期,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行业逐步走向正轨是必然趋势,“但‘两净’产品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国家标准的修订,在重要指标规范上与国际接轨,同时,要加强行业的规范和自律以及市场监管力度,对夸大宣传、质量低劣等欺骗消费者行为严肃处理,还‘两净’市场一个纯净空间。

      创新:借势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与健康电器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产业大潮密不可分。

      论坛指出,环境与健康电器与白电、黑电等大电发展时的产业环境不同,这类产品出现增长的契机在于互联网的普及。大众除了对各种污染都感同身受外,互联网普及带来信息透明度提升。同时,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播,放大了用户对于生存环境的焦虑及忧患意识,因此净化器和净水器等在实现突破之初就带上了强烈的互联网属性。

      此外,互联网要求企业产品更完善、市场应对速度更快,对用户更加强烈的人文关怀与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传统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产品设计模块。

      A。O。史密斯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丁威认为,传统产业在净化器的普及、推广方面仍有欠缺,行业原有的广告轰炸、导购讲解、图文并茂的解说,都在逐渐失去效力;而对新时代的信息传播、展示、用户心理把握等亟待加强。

      海尔集团空气产业总经理朱振学表示,生活在各种信息密集产生及转播的时代,企业需要通过更新颖、更具特色的方式与用户展开沟通交流与互动,让用户可以直截了当的对产品产生认知,只有了解认可才能产生购买,这是新时期用户的普适法则。

      颠覆:方案化、模块化

      自去年以来,空气净化器已经不是独立的产品,在许多企业的规划设计下,空气净化器与空调、加湿器等产品互联配套,为改善家庭空气质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样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环境与健康家电更长远的未来,而非由“污染”这个单纯的因素决定。

      论坛提出,当下科技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垂直细分,进而完成对原有市场的颠覆。但鉴于空气问题复杂多样的现状,空气家电领域的发展则应走模块化之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空气体验。

      论坛指出,关于环境与健康家电的未来,可以用“行业高增长,未来潜力大”来概括。不管是传统家电企业的横向扩张整合,还是专业类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延伸,都将继续催热市场,推动环境与健康家电行业的发展。

      据奥维云网(AVC)预测,5年之后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空净企业应该沉下心来做产品、做市场、做品牌;另外,针对技术薄弱的企业,可以采用运动战策略,边打边调整,做好技术积累、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不能单纯的以价格来换市场,更多的是要用产品品质赢得市场和客户;同时,针对传统技术制造见长的企业,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做好品牌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

      而净水企业可以线上为突破口,通过众筹、新品发布、建立社群普及净水知识等方式,借助互联网传播力、感染力,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要实现线下突围,需向品牌化经营、服务型方向发展,通过深耕细作,建立自主区域性的销售、售后服务网点,从而以点带面、层层推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婉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