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人员的战“疫”日记

2020-03-23 11:43:13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一线医护人员的战“疫”日记

  作者:东平县老湖镇中心卫生院姜明辉

  2020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今年春节的热闹,打破了春天的平静。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着、奉献着,出现了许多的“逆行者”,作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白衣逆行者则是那最美丽、最有力量的一道风景线。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句话在我曾多次读过的一本书——《医生的境界》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从医二十多年,我默默耕耘在临床医学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使许多的患者走上康复之路。多年来,我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单位多次派我进修学习,提升自己。工作中,待病人如亲人,构建了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 曾几何时,我放弃节假日甚至午休,忙碌于接诊病人和病人床前。曾几何时,我送医入户、送健康上门、送温暖到人。曾几何时,我在亲人的期待和抱怨声中,仍然忙碌着.....作为医者,我寸阴是惜,孜孜以求,铭记“性命相托”的重任。

  在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对某些治疗方法不理解,我就耐心地与患者沟通,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久而久之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只要接到病人病情异常的电话,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风寒雨冻,总是第一时间来到病床旁,为病人救治。我始终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为名不为利,以医院为家。视病人如亲友,热情关怀,昼夜守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医生,迅速行动,主动请缨,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前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医者仁心的无私大爱和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医院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发热门诊,我主动请缨,在发热门诊坚持上班48小时,做到全面排查,早发现,早报告。如有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处医护人员会详细记录病人流行病学史、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和去向等,然后进行分诊,确保来院病人需进行预检分诊后方可就诊,做到无一遗漏。

  又是24小时的上班。回到家,洗头,洗澡,换上衣服,陪伴家人吃晚饭。这时,电话铃响起,领导说现在有一项紧急任务,需马上行动,问我身体行不行。这时我又紧张又劳累,又有些恐惧。但想想我的同事们都在为防疫工作而忙碌着,想起了在武汉前线,我的老师和同事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安全,我果断地回答:“行,我马上到!”几分钟来到东平县老湖镇疫情指挥部,才知道对外来人员、疑似人员进行排查。我快速行动,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逐一排查。将返乡人员带到隔离点,已经凌晨两点半,汗水湿透了衣服,护目镜也模糊了。在隔离点,我不敢懈怠,因为返乡人员情绪比较激动,我及时对他们进行新冠肺炎知识的讲解、防护培训,他们情绪稳定了,并表示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隔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作为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辖区居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科学指导辖区居民认识和预防疾病,承担入户宣教指导和健康监测的同时,还承担着发放防护、消杀用品并指导正确使用的职责,积极引导居民从个人防护到口罩、生活垃圾消毒方法的学习,全方位做好防疫工作。对返乡重点人群加强精准管理和服务。家庭医生每日两次上门开展体温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工作,并及时上报排查信息。从最初对疫区返乡人员的摸排和居家隔离观察开始,到当前对高风险区归来人员的摸排和医学观察,逐户排查武汉方向返回人员,落实网格化管理、“零报告”制度,把防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家”,为抗击疫情构筑起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老湖镇教子峪村刘大娘的家庭签约医生,老人患病一直由我给予治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四点多,刘大娘的老伴给我打电话,语气很着急,声音带点哽咽说:“姜大夫,你快来看看吧,你婶子很不好。”我家距离刘大娘家十多里路,天冷路滑,但我知道家里有病人,患者家属无奈的心情和恐惧的心理。骑上电动车,背上医药箱,来到老人家,这时我的手都冻僵了。患病老人,不能说话,右半身不能活动,测血压170/100mmgh,我初步断定是脑出血,急忙拨打120电话,一边给老人用上药,一边不停地安慰她,直到把老人送去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老人的生命得救了。

  作为一名健康扶贫医生,我坚持防疫扶贫两不误。为应对新困难,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阻疫扶贫微信群,及时在线上发布有关身体健康、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线上解答贫困群众疑惑,提供心理咨询等,提高贫困人口的防范意识和健康素养。

  在疫情期间,健康扶贫人员,因为有病在身,需要长期服药,在这期间又不宜来医院,我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有一次,健康扶贫精神障碍者赵同志最近有些烦躁,又不让出门,原来是长期服用的药品少了两种。通过视频联系稳定了他的情绪,落实了短缺的药品的品种、产种、规格,为了避免精神病患者晚上躁动,造成疫情期间的不安定,为了患者安全,我联系、请示了精神药品发放处的同事。问明的情况,将药物送到患者家中,看到病人服药后,情绪稳定了,我心里踏实了。

  为解决贫困群众就诊和防护用品短缺的困难,保证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专门为贫困群众开通微信门诊。对于确实来院就医有困难的患者,给予上门服务,切实解决患者实际困难。定期走村入户开展健康随访、家庭消杀等,全力做好健康扶贫人口健康状况监测预警,及时掌握贫困人口健康情况,切实帮助他们共战疫情。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工作中,我会牢记医生的崇高境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生的职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斗争中,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投入到检测防控、病毒消杀、防疫宣传等各个战场,守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甘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疫情中的“逆行者”。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李玉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