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2014专题 > 刘传录 > 作品一览

水浒中如何过端午节

2014-03-12 18:57:00 作者:刘传录  来源:大众网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宋朝生活的百科全书,仅书中就写到了元宵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作者对月圆之日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分偏爱,宋朝这个和平时间长、重视传统文化的时代,对其他节日也发挥到了极致。

      《水浒传》中写到了宋朝的端午节。书中第十二回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就是端午节。这次过端午节,蔡夫人推荐杨志押送生辰纲,引出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端午节成为梁山壮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书中用一首诗来描写端午节的民俗,但见: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绿色的艾草和红色的榴花相映,又有菖蒲,还有角黍,也就是粽子,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宋朝时期对端午节的重视,体会出其中的一些民俗。

      一是插艾草。插艾草和石榴,须在天未亮时,将艾草、石榴等绑成束插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编为“人形”,或干脆饰成“张天师”像。将艾剪成小虎,或在所剪彩虎上黏艾叶,戴在头上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这一天,人们还要沐浴,《岁时广记》引用《琐碎录》写道:“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

      二是吃粽子。宋代的端午节,最为普遍的是吃粽子,《岁时杂记》说,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槌粽、九子粽等。除此之外,宋人还会食用香糖果子、白团、紫苏,饮蒲酒等。“香糖果子”,是将菖蒲、生姜、杏、梅、李子、紫苏等,切成丝,以糖蜜渍之而成。“菖蒲酒”,是用菖蒲浸制而成,“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

      三是戴百索。 “百索”是用条纹清楚的丝线绣织成各种饰品,可以佩戴,挂于脖项,也可以相互赠送。小孩则缠绕在手臂上。 “符箓”,是将缯彩剪成小符儿,戴在头上,插于鬓髻之上,所以又叫“钗头符”。佩带“五毒图”最为特别。“五毒”是指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宋人以为,这“五毒”可以用以治疗疮疖,可以毒死其余益虫,所以就将其剪裁成图饰,佩带在身上。

      ? 现代的宋朝文献中,很少看到赛龙舟的记载,这也许是节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宋朝生活环境和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生活的安居乐业,民俗节日差不多每月都有,屡屡过得热烈而张扬。宋朝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始终到五月初五。初一至初四,大街小巷,充溢着叫卖端午“节物”的人,“节物”次要有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等物品。叫卖实际上是一种渲染,是对端午节的一种酝酿。相反五月初五倒成了端午节的低谷。时至今日,端午节在国人心目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不过毒日、恶日的概念变成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日子。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