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2014专题 > 刘传录 > 作品一览

读水浒探寻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2014-03-12 18:53:00 作者:刘传录  来源:大众网

      《水浒传》可以说是反映宋朝民俗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对节日的描写很有特色,对节日的民俗有一个总体的描述,清明节是宋朝的一个主要节日,在书中没有具体的描写,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书中探寻到一些宋朝清明节的民俗。

      《水浒传》中写了一个主要人物高俅,他是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写高俅陪宋徽宗踢球,“使了个鸳鸯拐”。驾鸯拐就是个花样动作,是用左右外脚踝踢球。描写高俅给宋徽宗表演踢球时,“那气球似膘胶一样粘在身上”。这就是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不同的一套一套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小说虽然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我们比较喜欢的人物武松,他的哥哥武大郎靠卖炊饼为业,一家衣食无忧。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称为炊饼,把有馅的叫做馒头。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母大虫孙二娘开店在大树十字坡,卖得其实是人肉馒头,武松说她家“馒头馅肉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孙二娘也说,馒头是做点心的,不是主食。《庶斋老学从谈》提及南宋一东阳妇人,与夫同赴衙门控告富家子弟强暴,咬伤乳头云云。知县郎某心思缜密,让人拿来3个炊饼,3人各咬一个,不许咬断。再与妇人乳头伤痕逐一比对,原来竟是丈夫齿痕。唯有无馅的实心馒头,咬到一半才能留下清晰齿痕。宋代炊饼是馒头,绝非烧饼。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读水浒我们可以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已经变成一个娱乐的节日,一是踢球和荡秋千,帝国上下都喜欢这项活动。二是踏青。清明节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宋朝明文规定,只有在清明节,才将集禧观、太乙宫开放三天,将里边的宫殿池沼、园林花卉等收拾齐备供游人欣赏。三是插柳。“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