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苏本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2月16日,刚步入东平县接山镇常庄小学,耳边就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在讲台上领读的是该镇退休教师颜廷润,他现在是学校的志愿辅导员,每周都会来学校给学生们上一堂思想道德教育课。
“志愿辅导员、青年志愿者、爱心企业……不断涌现的公益组织和个人,构成了学校和家庭之外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三方力量’。”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锋说。
道德熏陶培树有德少年
2005年,从教40年的小学教师颜廷润走下三尺讲台退休回家,然而习惯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他,却无法割舍对孩子们的感情。
“要回学校去,继续发挥余热,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力量。”颜廷润告诉记者,退休当年他就重返学校,在本村的小学当起了志愿辅导员。他每周都会给各年级的学生上一堂道德教育课,平时还负责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在东平,像颜廷润这样,离退休后专注于孩子成长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五老”志愿工作队。之所以称为“五老”,是因为他们主要来自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
“五老”人员素质高,影响力大。可是如何才能把分散的“五老”人员组织起来,更好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东平县文明办、县关工委向全县离退休人员发出号召,鼓励“五老”人员加入志愿队伍,对现有“五老”志愿者按照区域分布进行登记,并制订了年度志愿服务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道德教育和宣讲活动。
目前,东平县“五老”志愿服务队有1000余人,去年以来深入中小学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25次。此外,该县还有青年志愿者1万余人,各种公益性社会组织18个。他们共同活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线,构成了德育建设的“第三方力量”。
公益活动搭起成长舞台
9岁的王子涵是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父母看来,这个孩子有点儿胆小怕事,对父母依赖性很强。
“但自从去年起,孩子的成长变化让我们感到很意外。”王子涵的母亲吕春霞告诉记者,这种变化源自去年偶然参加的一次公益活动。
吕春霞说的是由该县“TA7志愿服务团队”组织的一次“成长心连心”活动。“活动没有半点商业性质,免费面向中小学学生家长,目的在于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增强互信。”“TA7志愿服务团队”队长胡建伟说。
“一次活动解决了学校和家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充分说明‘第三方力量’在青少年成长中有其独到之处。”东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其冬说,突出参与性,弱化任务性,注重互动,强化沟通,“第三方”已然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
东平县文明办积极鼓励“第三方”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平台,并将此作为对志愿服务组织考核、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选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做合格小公民”宣讲活动、“五好四一”体验活动、“小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已家喻户晓。2015年,中小学生参与人数达到5.5万人次。
关爱活动呵护健康成长
虽然时隔数月,但是提起县里爱心企业为自己捐资助学的事情,今年刚入学的大学生赵斌仍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赵斌的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全靠母亲忙里忙外,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今年高考后,赵斌如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爱心企业儒原广场得知这一情况后,将赵斌列入了今年的捐助对象。包括赵斌在内的10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在开学前每人拿到了3000元助学金和10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
“钱虽然不多,但已足够让我踏入大学校门。”赵斌说,现在他在学校勤工俭学,正常的学习生活已不成问题。
陈其冬介绍,像儒原广场这样的爱心企业,在东平还有很多。瑞星集团、新东岳集团、东顺集团等县内骨干企业都热心投入到捐资助学活动。有的企业和个人还在县里设立了民间助学奖项,将捐资助学常态化。
据不完全统计,东平县已有近百家企业投入到捐资助学活动,每年捐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受助人数有4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