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是全省3大科教中心之一,驻泰高校多、人才智力密集,为了更好地发挥驻泰高校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科教兴泰”战略,泰安市组织实施了“泰山人才金桥工程”,推进校地企紧密联手、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工程是泰安市2012年着力打造的“泰山人才”“金”字品牌系列工程的其中一项,重点实施了人才双向培养行动、人才牵手项目行动和校地科技合作行动“三项行动”。经过3年发展,该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郑莉
本报通讯员 冷贞贞 孟庆曜
引进高端人才
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
6月26日,下了数天的雨刚停,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邓欣就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泰安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麻的生长情况。
“以前我们用的麻纤维多从外地购买,品质不高。现在有了自己的基地,选育良种、规范化培育和取材,麻纤维品质高,能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高档麻制品。”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兆新告诉记者,能与邓欣合作得益于“泰山人才金桥工程”人才牵手项目行动,政府牵手引进高端人才,并进行指导和资金扶持,彼此合作起来都踏实,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也指日可待。
泰安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科科长尹逊强表示,人才牵手项目行动主要是引导高端人才服务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以人才链拉长产业链、以产业链造就人才链,实现人才开发和项目建设互促共进。同时,泰安市还对近几年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项目+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对外发布;每季度对人才牵手项目情况进行调度、通报,搭建起重点建设项目与急需紧缺人才的对接合作平台。
校地合作为企业发展增活力
6月16日,泰安市2015新材料产业校(院)地合作对接交流会在肥城市举行。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等省内外29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70多位专家教授亮相对接交流会,带来科研成果110余项,参与对接交流的市内企业达到120多家。
校地科技合作行动,主要是推动校地产学研紧密结合。泰安市与驻泰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推进落实“双千双百双十”年度计划,及时发布高校科技成果信息和企业技术难题需求信息、推广应用和就地转化高校科研成果。
此外,泰山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泰山区人才系列平台启动暨人才智力合作签约仪式,与山农大、山科大签署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并聘请宋振骐、束怀瑞两位院士为区政府科技顾问;岱岳区将与中科院浙江分院合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项目;新泰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肥城市加快市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宁阳县坚持“建基地、攻项目、促创新”,深入校企合作“一联二进”工程;东平县连续举办2届中国·东平人才群英会,由“大”而“全”、营造氛围,向“专”而“精”、深度合作转变。
人才双向培养成果共享
2014年,山东康平纳集团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中国纺织机械史上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此之外,这个集纺织新材料、智能染整装备与数控机床制造、现代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还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6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人才双向培养行动,主要是通过校地企共建培养、培训实验基地,开展联合办学,组织培训活动。院企、校企合作,既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也为高校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起到了有利保障。
经过3年发展,人才双向培养行动中校企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泰安市经信委根据省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用3年时间,做好根据企业需要新设置50—100个相关的工科专业,在企业建立1000个实训基地”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企业实训基地。
山东农业大学先后与东平县、泰山区等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根据泰安市不同区域农业产业特点,加强双方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形成人才、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合作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高校与地方注重整合优势资源,着眼构建双赢格局,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联合申报、科研联合攻关、平台联合研发、基地联合建设、互派挂职干部“五联合一互派”的模式得到巩固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