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培俊 报道 ▲5月19日,朱师傅正在修理自行车。
利薄、租金贵影响到了自行车修理师傅们的积极性,导致经营了数十年的自行车修理店都关门歇业了,也有的改修电动车了。
偌大的泰城只有7个自行车修理点,而且都是在较大人流的社区内部设置的流动地摊式摊点,没有固定的店面。相比之下,电动车维修店倒是不少,但大都以没修理自行车的专用工具和零件为由,婉拒市民修理自行车的需求。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骑自行车被誉为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一直受到政府倡导。但近日不少泰城市民向记者反映,自行车坏了却难觅自行车修理点。
修自行车找了俩小时
“坐公交车回家50分钟,骑自行车只用20分钟,修车却找了俩小时。”在长城路一家公司上班、家住金山东巷的刘先生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班。5月18日下午,刘先生回家途中,自行车的链条断了,他却不知道去哪儿修。刘先生推着自行车走了好几个小区,并没找到修自行车的地方。无奈之下,刘先生只好推着车子回家。第二天上午,他用了两个小时,才在南湖南门附近找到一个自行车修理点。
后来,细心的刘先生发现,找不到自行车修理点的现象很普遍,他身边不少朋友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市民张蕾说,以前她会骑自行车带孙女上街上逛逛,有时候在路上遇上扎胎等突发情况,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自行车修理点。
“不知道哪儿有修自行车的,确实很少见了。”9月20日上午,记者在泰城实地找寻自行车修理点时,随机询问了几个路人,均得到这样的回复。直到记者在泰城兜了一圈才发现,偌大的泰城只有7个自行车修理点,而且都是在较大人流的社区内部设置的流动地摊式摊点,没有固定的店面。
相比之下,电动车维修店倒是不少,但大都以没修理自行车的专用工具和设备为由,婉拒了记者修理自行车的请求。
修理铺利润薄、租金高
一两个打气筒、一把太阳伞、几个马扎、一辆三轮车和一些简易的修理工具,几乎是自行车修理点的“标准”装备。
“现如今,流行的代步工具是电动车和小汽车,骑自行车的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修自行车已经有近20个年头的杨老先生,在离家较近的泰山大街某社区里面设了个自行车修理点,他告诉记者,一天没几个修自行车的,生意很惨淡。
说起原因,杨老先生称,骑自行车的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和学生,而学生大都购买的是品牌山地自行车。“给学生修自行车,也就能接些补补胎、打打气的小活儿。要是换零件或者大修,他们一般去专卖店。”杨老先生告诉记者。
“自行车修理费用低,利润薄,商铺租金高是自行车修理铺消失的主要原因。”现年40岁的张庆东在科山路上开了家摩托车修理铺,而之前他已经修了将近10年的自行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人骑自行车,那时候的活儿从早忙到晚,有时活儿多的时候,还得找助手帮忙。”张庆东说,那时候月赚一千多元,好的时候能到两千元。虽然月收入跟现在相比差不到哪儿去,但二三十年的物价变化不可同日而语。
“自行车修理费用太低了,忙活一整天也就赚个几十块钱。”在南湖南门附近,正忙着修理自行车的朱师傅告诉记者,补一次胎3元,打一次气1元,而这些价格跟七八年前一样。为了生计,除了修自行车,朱师傅不得不附带着配钥匙、销售自行车配件等业务,有时也兼干些电动车补胎、打气等活儿。有时,为了照顾回头客,顾客打气、换小零件都是免费的。
利薄、租金贵影响到了自行车修理师傅们的积极性。导致数十年前的自行车修理店都关门歇业了,也有的改修电动车了。当记者谈及自行车维修点难找的问题时,朱师傅笑笑说:“其实许多电动车维修店也能修自行车,维修原理相通,只不过利润太低,维修店觉得不划算。”
便民修车点还需因势利导
“其实,自行车数量锐减和自行车修理点减少是一个互相作用的关系。市民要钟爱于自行车,需要固定的自行车修理点解决后顾之忧。自行车修理点要生存则需要一个合理的租金,保证收益。”泰安美利达自行车俱乐部的自行车爱好者王凯说,泰城除了数千名自行车发烧友,还有数千名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群体。加上其他群体,泰城的自行车保有量将在两万辆左右。
“与汽车、电动车相比,自行车所占比例的确很少,但现有的自行车足够维持几个正规的自行车维修点运营。”王凯告诉记者,需要相关部门因势利导,破解自行车修理点违规占用道路的问题,还要统一规划,不破坏城市面貌,更要方便市民,增强市民自行车低碳出行的积极性。
“自行车加公交车”的低碳绿色出行方式,既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又能有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自行车修理点的合理规划将有助于营造绿色、低碳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