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综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012年5月,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目标。三年来,朴实实干的泰安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逐步把泰安装扮成一个山水相依、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城市。
□ 本报记者 张强
本报通讯员 朱秀光
提升品位 唱响绿色主旋律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泰安已经有了太多光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泰安该如何找准定位、提升品位?如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泰安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推进经济绿色持续发展,顺应全市人民追求优良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目标。
在泰安市委书记李洪峰看来,泰安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持续的造林绿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泰安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绿化的提升和森林的滋养。要牢固树立“绿色就是资本、生态就是财富、宜居就是福祉”的理念,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作为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业家园的战略选择。
2013年5月,在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向全市人民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召:“要突出泰安自然资源、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优势,全面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产业支撑和文化支持。”
科学规划 构建创森总布局
泰安的创森工作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泰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一核、一轴、一圆、二区、四极、多廊、多点”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一核”指泰安市主城区,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一轴”指汶河水系;“一圆”指东平湖;“二区”指泰山—肥城—东平一线的北部低山丘陵区,宁阳—徂徕山—新泰一线的南部低山丘陵区;“四极”指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四个城区;“多廊”指水网、路网和农田林网;“多点”指市域内所有乡镇驻地。
据了解,《总体规划》的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期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3-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在市、县、乡、村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一核带四极、五城连多点”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绿化格局和“一轴一圆、两区双翼、三网多廊”的山水林田湖综合森林网络基本形成。
三大体系 打造幸福宜居地
“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这是泰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着力建设的三大体系。
泰安市确立了一系列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构建起城区和村镇、平原和山区四位一体的绿化模式。在城区,实施绿色空间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景观,目前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9平方米。在村镇,实施村镇绿化提升工程,突出抓好泰城周边、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村镇绿化,全面提升村镇整体绿化水平,目前全市村镇绿化率达40.63%。在平原,抓好路网和水系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化率达86.8%;在山区和丘陵,抓好京台、京沪、泰新等省级以上干线公路两侧视野范围内、城镇驻地周边及东平湖等重要水源地周边的荒山绿化,全面推进深山远山荒山绿化,“创森”以来,全市荒山造林面积达14.1万亩。
泰安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科学编制了《全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植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五大重点产业,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扩能改造、资产重组和开发新产品等形式,集中培植一批有基础、有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截至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46家,核桃、大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基地达150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100万吨,高档苗木花卉面积达38.22万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65亿元,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把泰安打造成‘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宜居森林城市是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崇高使命,更是每一个泰安人的热切期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在进行时,550万泰安人将以‘创森’为契机,砥砺前行,为建设绿色泰安、生态泰安、文化泰安而奋斗!”李洪峰表示。
原标题:巍巍泰山绘丹青 悠悠汶水书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