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啊,那时还是部队小后生,一晃51年过去了,都变‘老后生’了。”现年72岁的东平县州城街道退伍老兵蒋衍忠,戴着老花镜,和老伴一起翻看着刚刚出版的个人传记《一个老兵的战争回忆》说。
蒋衍忠,退伍后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他曾参与济南军区组织的炮兵某师抗美援越英雄事迹和辉煌战果大型巡回展览,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缅怀革命历史,2004年蒋衍忠开始手写传记,2007年成稿,2014年年底该传记成功出版。3月28日,记者走近蒋衍忠,听这位退伍老兵讲述他的故事。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处事原则:讲理讲德讲法
1964年入伍的蒋衍忠只上了三年学,但在当时的部队里,他算是一个才子,连里的文化工作都由他负责。“作战间隙,我经常站在炮筒上随口来几句顺口溜,说一段山东快书,有时还会给战士们表演几套拳法。”蒋衍忠说。
蒋衍忠还忙里偷闲当起了“老师”,手把手地教战友认字、写字。后来,蒋衍忠所在的连队在多项基本功竞赛中脱颖而出,部队首长对他刮目相看。1965年,蒋衍忠随炮兵某师入越执行抗美援越对空作战任务。
1966年10月下旬,蒋衍忠所在的高炮某师完成了援越防空任务,分批回国。凭借出色表现,蒋衍忠被任命为排长。任命的决定下达时,蒋衍忠却犹豫了。蒋衍忠说:“入伍离家时,母亲已躺在病榻上半年多了,想回家尽孝。”不料年迈的老母亲亲自赶到了部队,说服了他。担任排长不久,他便被任命为连政治指导员。
作为政治指导员,蒋衍忠认为以身作则最重要。一次午饭时,在厨房门口的泔水桶里飘着半个馒头,不知是谁扔的。蒋衍忠走过去,把馒头捞起来就吃了,大家看在了眼里,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与老兵同吃同睡,聊水浒、民间故事传说,有时也会教战士们打拳……蒋衍忠把思想工作融汇到了日常生活、训练的方方面面,凝聚了战士们的士气。他所在的枪一连成绩突出,荣誉不断。但面对荣誉,蒋衍忠却百般推脱。一次营部决定给蒋衍忠通报嘉奖,全连的战士们听说了都为他高兴,可是蒋衍忠却主动找到营部把荣誉让给了副指导员。蒋衍忠说:“副指导员更有资格拿这荣誉,他整天跟战士们摸爬滚打都在一块儿,无论干什么都抢在前面,要表彰就应该表彰这样的兵。”
在做指导员的十年间,蒋衍忠对自己的每一批每一名士兵,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都会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
干了十几年的政治思想工作,对此,蒋衍忠有自己的一套道道。他总结出了三条经验,即:理,自己掌握真理,以礼服人;德,自己首先要有德性,能以诚待人;法,方法得当,凡事能一分为二。
为人标准:干干净净做人
1979年,不顾部队领导的一再挽留,蒋衍忠结束了15年的部队生涯。退伍后,蒋衍忠被安排到待遇比较好的单位工作,但他拒绝了,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东平县州城镇,到一个工具厂做了一名人秘股长。
随后的几年里,他辗转去了东平县的大修厂、棉脂厂、麻纺厂,直至退休。这期间,他在法院、公安局的老战友也多次邀请他去任职,可都被他一一婉拒了。在他看来,自己只想踏踏实实的做一点服务群众的实事。
有一年,东平县大修厂的工友张学瑞的爱人去世了,需要请假回家料理家事,可是厂里规定在请假期间一律不发工资,这对于本来就家境贫寒的张学瑞无异于雪上加霜。时任大修厂党支部书记的蒋衍忠连夜召开厂部会议,专门研究张学瑞的问题。既然厂里的规章制度不能变,蒋衍忠就提议以救济的名义给张学瑞发一笔钱,帮助他渡过难关。
回地方任职的几十年,蒋衍忠从来没有为了自己还有家人的事跑腿送礼,更没有要过别人的一针一线,对于那些来家里送礼的人,也全部被他婉拒了。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就想干干净净的做人、光明正大的做事。
新成就:写出30万字的传记
岁月如梭,如今蒋衍忠已经退休在家,头上也早已布满了缕缕银发。可是蒋衍忠却没有闲下来好好地享受晚年,反而比以前更忙了。
他喜欢上了看书,无论干什么他都会带上一本书,随手翻看几页。生活中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他经常看书看得废寝忘食。书看多了,蒋衍忠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蒋衍忠说:“我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没有忘记40年前的那场战争,没有忘记培养教育我成长进步的英雄部队,更没有忘记与我并肩作战而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们。”于是蒋衍忠就开始了创作。
为克服写作困难,蒋衍忠一方面将自己的战场亲身经历写下来,另一方面他翻看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光是笔记就记了厚厚的5大本,同时他还联系了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请他们帮忙出谋划策。
为了尽快把书写出来,蒋衍忠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每天他都要写到凌晨两三点钟,实在困了,才上床躺一会,然后接着写。蒋衍忠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很多次冬天取暖的煤球炉子都燃尽了,变得冰凉,可是只穿了薄薄一层棉衣的蒋衍忠却浑然不知……
在蒋衍忠的执着和努力下,2007年,蒋衍忠写了近3年的30万字作品《一个老兵的战争回忆》终于成稿了,这时,他的缕缕银发也早已变成了满头白发。“能为那些牺牲的战友做点什么,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蒋衍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