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市民邓女士遇见了一件蹊跷事。一天,她突然收到信用卡消费提示短信称卡里转入6589元,然后先后以网银消费、POS刷卡等方式全部支出。消费记录中,邓女士自己办理的网银密码被更改,被人开通支付宝进行消费,还有一条POS机刷卡记录。经查,绑定邓女士卡片进行消费的电话归属地为吉林省。
邓女士的信用卡一直放在泰安的家中未曾丢失,从哪里转入的钱,又是谁消费了她的信用卡?
据邓女士回忆,事情发生后她没有多想,以为是银行系统出现了错误,随即打电话把信用卡的支出功能锁定。事情发生的第二天,邓女士和丈夫来到信用卡归属银行,调出交易明细。邓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老公说要报案,银行工作人员说信用卡里的钱是先转进来又刷走的,持卡人本人没损失钱,没必要报案。”就这样,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没过几天,邓女士和丈夫拿着和信用卡归属同一银行的储蓄卡去取钱,却发现储蓄卡里的钱不见了。“储蓄卡里本有7800元,后来只剩下900余元,打银行客服询问支出明细才发现,之前信用卡里转入的那笔钱是从储蓄卡里转过去的。”邓女生和丈夫无奈之下去派出所报了案。由于金额已超过辖区派出所的管辖范围,该案被移交刑警立案。
随后,邓女士又来到银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银行大厅内的机器登入网银查询,发现钱确实已经被支出。“卡一直没有丢,亲戚朋友不知道卡号,更不会知道密码,U盾也一直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外借过。”在邓女士说明情况后,银行工作人员马上向上级行反映,可在双方的多次交涉下,邓女士至今未能得到银行的有效答复。
在这一过程中,邓女士的信用卡网银密码被更改,更改后盗卡者重新绑定归属地为吉林的手机号码,进行网购。根据邓女士所持有的信用卡交易明细中显示,5月6日当天,她的信用卡通过网银转账,收取人民币6589元,紧接着,该账户又通过网易宝有限公司支出2000元,交易场所为网易宝有限公司。随后,邓女士的手机收到一条信用卡POS刷卡消费信息,根据交易明细,记者看到,这笔消费的记账日期同样是5月6日,消费描述中注明的是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POS消费,消费金额为909元。当天,这3000余元钱又分别以多笔支付宝消费和网易宝有限公司消费交易支出,所有交易用时不足十分钟。根据查询,除一笔POS机消费为刷卡外,其他交易所购买的物品都是通过网购获得的虚拟物品。
市民信用卡或因磁条信息泄露被盗刷
据该银行技术人员介绍,邓女士持有的两张卡均为磁条卡,或因磁条信息泄露被盗刷。
据邓女士回忆,她和丈夫从未去过吉林,卡也一直在家里放着,也从没有在网吧或者公共场所使用银行卡网购过,两张卡只是在ATM机和本地POS机上刷卡取现或购物过。
随后,记者持邓女士的储蓄卡和信用卡前往我市某金融机构,据该机构技术人员介绍,邓女士持有的两张卡均为磁条卡,根据她的消费记录显示信用卡很可能被盗刷了。据技术人员介绍,信用卡和储蓄卡的一个最主要风险来自于目前邓女士所使用的磁条卡技术本身的漏洞。
技术人员说,“现阶段国内的部分信用卡普遍使用磁条技术,利用磁条记录客户信息,用户只要在POS机或ATM机上刷卡,就会在机器上留下该银行卡的磁条信息。同时,由于磁条信息的格式相对固定,只要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就可以熟悉信用卡的制作流程,便可以通过磁条卡卡号、使用期限等,按照格式复制出磁条信息。在同一批卡中知道了其中一张卡的磁条信息,甚至还可以推算出其他同批次卡的基本资料。”
根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邓女士很有可能在被人做了手脚的POS机或ATM机使用了自己的银行卡,并通过读卡器将它扫到白卡上,克隆出了一张信息完全一样的银行卡。
我市部分银行用芯片卡代替磁条卡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为避免因金融IC卡降级交易可能产生的伪卡欺诈风险,许多银行开始用芯片卡取代磁条卡。然而,芯片卡虽然比磁条卡更安全,却因为成本高在部分银行迟迟推广不开。
随后,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在走访过程中,一部分银行直接给记者办理了芯片银行卡,但仍有部分银行办理的是磁条卡。在办理芯片卡的银行中,有部分银行向记者收取了芯片卡办卡费。而在某商业银行,记者办理的卡片仍为磁条卡,在问及何时可以更换芯片卡时,银行工作人员称还要过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