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敢当时评

信息公开是"净化"高校的必要之举

2014-08-01 08:23:00 作者:王垚烽  来源:大众网
当然,改革高校的各种沉疴痼疾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公开了之那么简单。相反,公开所带来的工作量上升,会否导致本已臃肿的行政人员数量进一步膨胀?如何实现结果公开与程序公开的相得益彰?这些“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制度规范。但有道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比毫无作为,《清单》无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我还是愿意给《清单》的公布点个赞。

      作者:王垚烽

      7月29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今年10月底前,各高校包括招生、基建招投标、财产捐赠、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学术不端等50项信息须全部向社会公开。这50项信息将自主招生、学术不端、基建腐败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内容几乎全部囊括。教育部将启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督高校公开信息。(7月30日《京华时报》)

      大学素有“象牙塔”之誉,按理说,它不仅应成为一个社会思想的源泉,同时也该是行为上的榜样。然而,不客气地讲,在信息透明公开这件事上,如今绝大多数高校做得还很不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一些大学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信息公开,甚至还不如一些地方政府, 以至于“黑箱效应”分外凸显。睽诸这些年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丑闻,无论是学术造假还是基建腐败,无不与信息不透明所带来的外部监督乏力有关。

      以高校腐败为例,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大学招生数量的逐年上升,最近这十多年大学的腐败问题愈演愈烈,不仅腐败的范围越来越广,招生、基建招投标、财产捐赠……几乎所有外人能想到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寻租问题;而且腐败的金额也是越来越大。像前不久被逮捕的中国人民大学蔡荣生,区区一个招生就业处处长,受贿金额居然高达1000余万元。即便与那些身居要害部门的大官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所有这些,无不严重侵蚀中国高校的竞争力,影响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动摇社会对大学的信心。试问:为什么屡屡被骗、屡屡声明,却依然有人相信大学存在“计划外招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慈善家、企业家,宁肯将钱捐给国外大学也不愿投给中国高校?还不都是因为我们的大学行事不透明,大伙不放心嘛!长此以往,别说回答“钱学森之问”,大学能否守住老本都成问题。

      十八大以来,高校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说,“大学宪章”的制定是高校改革的“顶层设计”,那么信息公开无疑是其行动保障,就像我们在其他领域所看到的,只有让阳光照进来,净化“象牙塔”才会变成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延续了十八大以来中央“从细处入手”的改革作风。相比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清单》的规定完全可以用细致入微、无所不包来形容。而这,无疑将大大提升《清单》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当然,改革高校的各种沉疴痼疾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公开了之那么简单。相反,公开所带来的工作量上升,会否导致本已臃肿的行政人员数量进一步膨胀?如何实现结果公开与程序公开的相得益彰?这些“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制度规范。但有道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比毫无作为,《清单》无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我还是愿意给《清单》的公布点个赞。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