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佳酒不宜甜——章仪来书法印象

2021-11-03 18:18:17 来源:  作者:

书如佳酒不宜甜

——章仪来书法印象

  □张波(《书法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章仪来早年师事津门大家龚望弟子赵永昌、赵子玉父子,长年浸淫汉碑,喜用长锋羊毫作书,书作结体高古险峻,已具自家风貌。津门龚氏一脉作书喜用软毫为一大特色,尤以擅用鸡毫见长,以两汉隶书、摩崖为家法,在津门影响颇广。生于海洲的章仪来现客居泰山边,得地利之便,沾上一丝五岳之首的豪气,亦是自然而然了。

  汉字是书法长河源远流长的载体,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中用笔又是书法的核心要素。章仪来平素同我论书,所言最多者亦是笔法。其中,又以篆籀气、藏锋所言居多。藏锋作为用笔之法,清人蒋骥《续书法论》谓:“藏锋者,点画起止不露芒铩也。”隐其锋芒谓之“藏”,观章仪来书作,没有咄咄逼人的戾气、躁气,一派不激不厉的冲和之气扑面而来。碑隶摩崖类书作,写得敦厚从容,不露棱角,当是书者心胸涵养的体现。章仪来作书,特别注意藏锋在起笔、行笔中的表现,这一点,除却源自师门传统,也与他长期临习三代吉金、两汉篆隶摩崖经典范本的体悟、转化密不可分。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言:“古人作书,皆重藏锋。中郎曰:藏头护尾。右军曰: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藏锋”在书法创作中所展现的内敛与端庄气质,恰恰体现儒家彬彬礼法精神。章仪来长居泰安,此地离孔圣人老家曲阜不远,加之他长年在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奔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也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弘扬者、传播者立身处世所需要具备的美德。《尚书》言:“满招损,谦受益。” 与“礼”相伴的便是“谦”,“谦”乃“礼”的具体实践。生活中的章仪来,无疑是个谦者、信者,更是一个讲义气的人。这一点,在我们交往的这些年中,我有深切感受。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此语是言为人处世状态,实则作书亦然。中锋用笔,在表现情感的同时,又需要隐隐地对情感有恰如其分的节制。这一点,在章仪来的作品中也有体现,特别是在一些作品中某些字的出锋之处,他多未一味放笔,而是在放的同时,略略地蓄势含锋驻笔内收。书法创作中的这种用笔,有相当有难度。这种用笔,清人何子贞多有着意,故书风朴厚,古意盎然。章仪来作品中的古意,与这种用笔有很大关系。

  章仪来所表现的中锋用笔,并非“折中”之意,而是多在行笔过程中适当地加以调节,使墨法、结体处之“适中”状态。章仪来作书,对于点线质感的强调与表现,是他一以贯之的原则。是故,在他的书作中,即便是枯涩的部分,也有丝丝润如春雨的笔路充溢其中,观之不枯槁、有蕴藉。章仪来作书,不以肥硕胜,而以瘦硬劲挺现精神。姜夔《续书谱》言:“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由此可见,在用笔上,章仪来是作了一番研究,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章仪来书作中的捺画颇具特色,由于藏锋用笔的长期积累积淀,其作书时,捺画出锋多用“停滞迂回”的动作完成,其行笔方式是藏锋起笔后,由重到轻、再由轻渐重略作停顿缓缓出锋,有时会有一个颇俏皮但不长的“小尖尖”留在捺画末尾。这种用笔,和“展览体”中流行的摇头晃脑、戛然而止的隶书写法完全不一样,是古意的呈现。欧阳询《八诀》言捺画“一波常三过笔”,“一波三折”的用笔,在当下的隶书创作中好像已被人遗忘了。而章仪来却在创作中多有表现,这也是我看重其书的另一重意思。

  黄山谷论书有言:“以古人为师,以质厚为本。”“质厚”,要从多读书中来,读书明理、明智,可明心见性、明性体道。书法的学习,是不断提升学养,汲取前贤风神、完善自我的过程,章仪来这些年来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并不断修己自省,这些我当然是看在眼中的。

  在点画中悟道,在撇捺间立格,在学习书法中体悟人生,是章仪来的人生选择。书法之外,他还痴迷篆刻,于方寸天地领会天人合一的变化,则又是另一层意思了。

  这些年,我和章仪来一直在交往,感觉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的书法、篆刻也有意思,就像一坛老酒一样,越品越有味!

  作品欣赏

临西汉《连云港苏马湾界域刻石》(180×97cm)

临西汉《王陵塞石》(138x69cm)

临西汉《五凤刻石》(138x69cm)

临西汉《杨量买山地记》(138x69cm)

临东汉《张迁碑》(138×69cm)

临东汉《衡方碑》(138×69cm)

临东汉《石门颂》(138x69cm)

创作作品(138x69cm)

创作作品(138x69cm)

创作作品(138x69cm)

创作作品(138x69cm)

创作作品(138x69cm)

  个人简介

  章仪来,字止鑫,号崇汉堂主人,1973年生,江苏海州人氏,祖籍沭阳,师侍津门大家龚望弟子赵永昌、赵子玉父子及蓝云弟子郑尔非诸先生。2015年始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朱培尔书法篆刻工作室。于汉碑浸淫有年,结体高古而险峻。喜用长峰羊毫。尤喜研探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特钟情于秦汉碑刻理论的学习。

  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会员,南开画院一级书画师,海州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中级培训师,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供职于泰安青未了书画院,任常务副院长。

初审编辑:赵伟

责任编辑:李泽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