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处丨走进玉泉寺 感受历史深处的呼唤

2016-12-06 18:0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朋友几次盛邀,去玉泉寺看去秋今春初成的玉泉寺小环线,我因参加过一波大津口乡规划,提出过玉泉寺景区“两环一纵”开发设想,对玉泉寺的发展格外关注,景区的朋友深知小环线建设足以吸引我的眼球,故盛邀促我成行。近期,网络平台炒起玉泉“四个千年”,概括性点出玉泉寺景区的特质。“偏安”泰山东北偶的玉泉寺景区,既是避暑纳凉绝佳地,又是历史文化的厚积区,风景名胜资源的富集。沿“四个千年”线索,我与景区朋友细细游览了初成雏形的小环线,一同坐在银杏树下品茗赏景,谈玉泉寺的过去,说玉泉寺的现在,展望玉泉寺的未来。清泉润茶,银杏遮荫,志同道合,引得我神思飞扬、奇想绵绵。竟萌生出用“三点一想”,将“四个千年”具体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感受历史深处的呼唤。为持续有效挖掘潜力,用科学传承、精心营构、智慧建设,将玉泉寺景区建设为天人合一的典范,创出现代人无愧历史、经得起未来检验的精品,尽点绵薄之力。也为后人留一处“佛谷梵音壑流青,好峰幽径雁溪凝。千年御道一线牵,名刹古树偕相映”的佳境。

  第一个“点”:路。玉泉寺景区有一条直线距岱顶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的山路,人们习惯称之为秦御道,实际非也。史前七十二代王或柴望或会盟泰山,均或御踏此道。因为他们都遵从被誉为“中华民族原始文明总源头”、“我国古代遗产中最古老的智慧结晶”的河图洛书。人祖伏羲依河图创造出太极和八卦,用此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开创了中华文明;大禹治水洛水得神龟贡书,依此治水治国,划天下为九州,定九章为总摄,奠中华之基础。另,炎黄尧舜至周得河图洛书之传一直众说纷纭。夏商周连山、归藏、周易三易连接,西伯拘而演周易成后天八卦,历经周天下八百年及春秋战国,形成了以八卦五行、太极阴阳为内涵的《易经》体系。这一系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发展轨迹,表象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内涵着中华民族心灵思维的养成和信仰、精神的逐步成熟。河图洛书,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建筑学等社会诸多领域,而这一以五行八卦为基础的神秘宇宙图式,在传统阐释方位舆形、四季交替、政权更迭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及中华礼乐制度、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的养成的核心地位,使人们在“法天则地、阴阳调和、吉祥亨通”滋润下渐成共识,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形成心理认同和精神支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这既是五岳形成也是泰山五岳独尊的思维基础和精神支撑。顺这一思路,帝王纷纷到紫气东来“山不高、景非殊”的泰山会盟、巡狩、柴望、封禅就显得顺理成章,儒释道、前贤雅士纷至沓来也就有了心理认同感,平民百姓连绵不绝的朝拜更是有了信仰铺垫和精神滋润。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参诸书之说,以核伪异;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繁述河洛,或可为揭开泰山崇高地位“神秘光环”指示一条路径。而陈现在眼前这条路上的上古传说、历史遗迹,诸如黄帝泰山会盟、尧舜柴望、周成王行封禅、创明堂,以及秦皇汉武封禅大典,或隐或现地指向这一路径。如今大津口乡由东上山实际主要有四条路,但被称为汉御道和秦御道的两条在历史上尤为重要。有人说秦以前是由秦御道上并由此下,汉以降才改成由汉御道上。我很难认同,因为这既不符合河图洛书演变的阴阳五行体系,也难符由体系发展而来的礼乐制度,亦与史载秦封相左,还与秦始皇避雨封五大夫松、周设明堂等遗迹难通。从五行说出发,由泰山东南上山,东北下山更为妥帖。走在这条路上的帝王,据《管子·封禅篇》载就有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七十二家;《路史》有“无怀氏仂石昭示”载;红杏尚书宋祁《笔记》遗“孔子登泰山见七十二家字皆不同”言;尧舜之东巡柴望泰山遗迹尚存。而作为管仲所说的七十二家最后一家周成王,被专家认为是最接近秦封的封禅。周文王卧薪尝胆、苦心经营立基,周武王南征北战牧野灭商,但惟有周成王在周召二公辅佐下,与儿子共同创造成康之治,完成了周礼、明堂等治国理政制度,奠定了大周八百年天下。他不仅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巡狩、封祭、明堂会诸侯的足迹,也在武王封齐鲁基础上,完成“以泰山界齐鲁”具深远意义的一笔。从远古看循此路君王比肩接踵,即使单从成王计也有三千八百多年历史。阳上阴下的秦始皇,则是完成封禅大典首帝。即使是汉武帝八次封祭泰山的首次仍是走得秦家路线,其下山后仍在周明堂附近的汉明堂会诸侯。后来嫌此地荒僻,才将明堂移至当时县治奉高城附近临汶水处。依秦汉记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散在这条路上的阳上阴下、明堂九宫等,则不断提醒着人们河图洛书相去不远的“背影”。

  第二个点:佛。玉泉寺景区的确佛气极重,谷是佛谷,峰有莲花,岭曰仙台,树名银杏,寺乃禅寺,寺内寺外佛脚印、佛影、莲花座、朗公洞禅踪佛迹遍布,即使传说也仙气十足。金代文坛领袖党怀英在《谷山寺记》碑中就用一则民间传说点出了玉泉寺创建始末。传说大致为:有猎人在莲花峰下打猎,每遇罗汉像就无获,十分恼火,就准备燃柴烧之,但每烧之,罗汉就自动移向高处,总烧不着,猎人惊而悔谢。当天晚上,山下老人孩子同作一梦,梦见异僧告知:老衲久隐莲花峰,近来猎人屡以火侵。有问名者,盖说“意”云。梦醒后众人诧异,就相约去莲花峰反复寻找,真在石掩奥处找到一罗汉像。众人抬像下山,走到玉泉寺现址处,忽然怎么抬也抬不动,众人见此处岩峦回抱,林树亏蔽,背山面溪,乃深奥绝胜地,顿悟佛意,就地兴建佛寺。看似有意无意的淡淡几笔传说,党大学士却隐隐点出了玉泉寺的由来。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留下太多谜团让后人猜谜,仅泰山上诸多寺院,常常是创建无考,后人重修。但玉泉寺草创于北魏时期的记录,字虽不多却频出史籍或僧传中。可是寥寥几笔究竟难为这位“党承旨”,金与北魏相隔七八百年,混乱的两晋南北朝多有遗缺,治学严谨的才子发挥浪漫主义精神,以家喻户晓的传说带出草创,既是无奈也是智慧。说起佛教传入我国时间也是纷纭,秦有吕不韦接待西僧,西汉有大月氏使者伊存长安口授佛经,东汉有明帝追梦遣使白马驮经。实际上,佛教早已分五路入中国,其纷杂的路线很难归整划一。同样,佛教入山东亦如是。据史料较为集中的区域在临沂、泰安、淄博。值得庆幸的是佛教入泰山记载明确,是公元351年。这里避不开一师二徒,师是西僧佛图澄,以因果报应说、戒君主凶残赢得民心。促使佛教由译经转向研究佛理,据说,其饭钵能长出莲花。二徒为僧朗、僧意。僧朗公元351年为避“永嘉之乱”入泰山西北金舆谷琨瑞山除虎患、建佛寺,开泰山佛寺先河。僧朗极富传奇色彩,他与张忠携首,创佛道泰山首度融合;在方山设道场,草创灵岩寺:与帝王关系密切,得“六帝争请”,获两县赋税,有七国金铜佛像;创立寺院,拥百余弟子,大起殿舍,连楼累阁,创北方佛教中心;即使是涅槃后,灵佑朗公寺三度废教人无敢废。而与僧朗同窗同行的僧意,不仅共创而且主持过朗公寺。《续高僧传》卷25《僧意传》载有“僧意志湛,即朗公同侣。不知何人,贞确有思力。迄于著齿,精诚不倦。奉法自资,束躬供养。”不多记载。及讲法座下有天花,住朗公寺聚徒教授,陈列七国像、堂门开而鸟狩无敢入等秩事,以及“天帝召讲”的故事。这个僧意即党怀英所说的显灵僧。另,元代杜仁杰《重修谷山寺》碑亦有意公显灵说,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也有元魏时僧意降锡处说。看来虽有些扑朔迷离,但北魏僧意草创当存。翻阅有限史料佛籍,未得更详线索,所得仅一议两想。一议者两晋南北朝十六国,崇佛厌佛交错,崇佛为主,推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佛教由译经、研究到传播融入的关键时期,为隋唐之兴盛做了较为充分准备。但也有“三武灭佛”的法难。作为泰山佛教策源地的朗公寺,与玉泉寺隔齐长城相望,同处泰山东北山麓。住持过朗公寺的僧意来玉泉寺区域讲经布道极有可能。而是否创寺,或讲经顺手而为,或遇法难避莲花峰以显灵鼓动山民建寺,或僧意信徒借显灵创寺,均有可能。两想是:一则佛道在泰山既争也和,争的结果是道得中天以上,佛占岱麓胜境。和的表象,释道共存,即使是偏在东北静奥处的佛谷中也有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修炼的身影;二则释僧意身体力行的“奉法自资,束躬供养”,在金以降玉泉寺僧众中得以弘扬。无论是金党怀英的《谷山寺记》碑,还是元散曲家杜仁杰撰、严忠范书的《重修谷山寺记》碑,以及现存岱庙的《谷山寺敕牒》碑,都记载了善宁、智崇等一干僧众开荒、引水、种植以自养,修庙传经以惠众,善宁复寺,智崇购额,普谨增修七佛阁,不仅有寺,也有了皇家认可的敕牒。历经明清两代重修,至清末已有僧百人,成为当时泰山规模最大、名声最高的寺院。如今仍存于寺周围的千年板栗树即是例证。寺创是谜,寺拓惟勤,终有近两千年历史。

  第三个点:树。泰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两个实物链接,循每条链均可将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奇妙链接,并以丰富的内涵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儒学宗教、传说等诸方面内容。一条是碑碣石刻链。据不完全统计泰山有碑碣石刻1800余块,自秦以降连绵近2500年。既有秦李斯小篆碑、汉张迁、衡方碑,亦有北齐经石峪大字、唐宋摩崖,金至今更是数不胜数。真草隶篆书法齐全,诗文记赞形式兼备。仅岱庙碑廊就是一部秦以降的岁月章回;一条是被称为活文物的古树名木链。1.9万余株古树名木林林总总,秦松、汉柏、唐槐、宋檀、明竹、清腊梅,又串起秦以降2500余年。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称赞:“泰山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的珍贵遗产,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也是古代人以他们的审美情趣创造的艺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处于泰山东北奥区的玉泉寺景区亦不甘落后,在这得风藏水、隐秀开泰、衣染古烟、林霏馥郁的佛谷中瑧品汇萃,使古树秀木起到了缀谷靓景的“点睛”效果。首推是古银杏,原为五株,现存四株,清代死了一株。现存四株环伺玉泉寺,一株守门,一栋把西,我们常见两株夹玉泉寺大雄宝殿崇阶前步道伫立。佛教寺院历有南菩提北银杏之说,源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创佛教之说,故佛家将菩提树列为圣树。寺院栽菩提树既寓意“佛荫”也寓意“福荫”。但菩提树乃热带常绿阔叶植物,并非我国各地均适应,尤其是广大的北方地区。而被称为公孙树的银杏,为落叶阔叶植物,不仅以寿命长、躯干高大、树冠华丽、浩气大方、适应性强广受青睐,而且其“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象征,奇形树叶既酷似菩提叶又寓意着“一和二”、“阴和阳”、“春和秋”等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为佛道共同敬奉。据说,唐代高僧取其“躯干高大、叶黄如袈色和寿命长”等特质,以银杏取代菩提在我国各地寺庙广为栽植,完成了佛教“圣树”中国化的进程。这倒与玉泉寺的银杏吻合。据传玉泉寺银杏亦为唐植,距今约1300多年。从此这著名的孑遗裸子植物,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银杏,就守候在这屡兴屡废的千古寺庙,注目着僧来僧去、人来人往,成为“独立遗世、不羡凡尘、着金甲侍立,泛金光清响”的拳拳服膺渐悟使者,这一悟就是千年。与其羨其金叶伟岸寿星老,倒不如学其“不为尘嚣名利扰,坚守福荫真君子。”次数是千年板栗树。《泰山大津口史话》载;大津口种植板栗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定为贡品。其果皮光壳薄、色泽艳丽……矿物质多,富含热能蛋白质、微量元素、脂肪,纤维素含量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品种之冠。既被誉为“干果之王”、“泰山甘栗”,又是出口佳品、保健美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大津口从事淡竹研究就听说过,日本人想用供大米换取包营此地板栗,大津口人硬是没答应。但史话所说种植板栗时间倒较为靠谱。无论党怀英的《谷山寺记》碑,还是杜仁杰《重修谷山寺记》碑,均有金、元两代僧人开荒植栗载。党碑有“植栗数千株”,杜记有“窒坤漏以园,可蔬可果”。励志兴庙广宇的几代僧人,弘扬僧意“奉法自资、束躬供养”的精神,历经数十年,不仅自资复庙拓疆留名刹,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名优特产,可果腹可养身亦可出售。大有“佛荫普惠、法轮常转”之余音袅袅。僧侣们在忠实袭承先师遗钵的同时,利已惠民达宏愿,实乃真丛林也。随着时间拨动的沧海桑田变化,数千株板栗树仅余二十余株,岁月的“风剥雨蚀”为它们刻下道道皱纹,朝代更替的动荡与兴衰铸就的它早已钢筋铁骨。但它终不忘泽被于民的使命,年年红叶、载载挂果,以景宜人,以果惠人。又其次当排一亩松。据传植于明代,已是500多岁高龄。因其冠幅达897.8平方米,折合约1.3亩而得名。此树为泰山油松,地处玉泉寺北山坡。山坡扎根不易故侧根庞大,为支撑巨冠纵横交错,虽裸紧抓地面,宛若龙爪咬住青山;树高12.5米,枝条匍匐舒展似虬龙云游。铁干峥嵘,叶柯苍劲,鳞被翠盖。宛若一圣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打坐在大殿北坡,洒淡淡松香笼千年古刹,和爽籁清风伴晨钟暮鼓,松抱着寺,寺依着松,不离不弃,水乳交融。恰似一对得道大德,你苦行渐悟,我得道天慧。眼前之景让我联想起辛稼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佳句,亦浮想联翩出孙吉昌“愿作藤萝松石间,缠绵牵引生幽谷。更得枕流漱石卧烟霞,清香饱吃松花粥”美词,恍惚间,我以山入画、以藤萝入境,与这松寺融为一体,竟隐约闻到松花粥的香气。再其次可列定阳针。定阳针非针亦非孙悟空的金箍棒,乃谷山绝顶一孤松,俗名定南针。此松有两奇,一是每到古代冬至这一天正午十二点,此松树冠影恰好落在大殿的门前;二是正午时候站在大雄宝殿正门向南望去,这株古松恰好与两株银杏、大雄宝殿、太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还有人测算过,从大雄宝殿到定阳针、南天门、中天门、岱庙门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你说奇不奇,古人在没有现代测绘设备的情况下,如何穿越眼前崇山峻岭,让定阳针居南串连中轴线的呢?另,居玉泉寺大雄宝殿侧眺面前群山,一尊惟妙惟肖佛首浮现眼前,其轮廓、额头、眼睛、鼻子、下巴栩栩如生,令人拍案称奇,瞬间为大自然天工造化、鬼斧神工倾倒。联想东西佛脚、佛影和朗公洞、玉泉、金丝洞等仙踪佛迹,何用意僧显灵,佛谷丛林名符其实。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神工造化的同时,也被先贤超人的智慧折服。

  三点汇萃精品,历史积淀深厚,佛谷释迹仙踪,古木挺秀青郁。置身燥热喧嚣之外的幽谷谧境,面对眼前极尽林壑之美的山山皆翠、峰峰含秀的画卷,我们步幽径、品奇树、听梵音、净凡心、观远山,让审美视野在清风徐徐中漫溢柔柔隽永和绵绵韵味;朋友依翠伞、围石桌、品珍茗、相与言、动真情,借山谷飘来的沁人心脾飒飒凉风,在淡淡的幽香与湿润中涤心润意。朦胧飘来诗仙“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吟诵,分明听到历史深处的呼唤,秀林美溪的私语,碧峰奥谷的喃喃,松寺依偎的呢呢。仿佛在说:“多么静谧和谐的大美至境呵,您可要善待哟。君不见世俗遍地‘种’楼妄自豪,随意涂鸦称‘大家’,四处美境岌岌危。” 似乎听到了她们的私语,我们一时间沉默良久。我却迭次联想起,威廉·克罗农附议世界公园之父谬尔:“意识到自然之美,就在于他的原始。…原始是人类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却时常让我们忘记这一点。一旦失去这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就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唯恐“失去”的和声,智者:“已经发生的‘失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面对‘失去’的麻木不仁,对未来可能的‘失去’无动于衷” 的警语,北大美学教授杨辛:“风景区设计者好像是聪明的玉雕工人,不是用雕刻去掩盖玉的素质,而是妙在显示玉本身的素质”的告诫,普陀山:“景观品质、景区品牌做加法,提升质量;建筑密度、体量、居民数量做减法,优化环境;自然和谐、文化演绎做乘法,放大效应:违章建筑、盲目开发做除法,少留遗憾” 的加减乘除。警语切切,教诲拳拳,使我幡然醒悟,大有“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之悦。是啊,河洛传阴阳交泰,道说道法自然,佛曰真如本性,儒讲天人合一。先贤大德慧言久矣,前哲后师呼唤不断。由然生出“一想”,玉泉寺景区宛一质量上乘老坑美玉,随意雕琢往往因技艺不精失去本真,请大家“观料形、顺纹理”精雕细刻,才能成为浑然天成的艺术品,让“籽料”变“珍宝”。又如“石形好、纹理具象佳”的泰山石,无需打磨、加工,只需在展出前,根据石形具象配以与之匹配的佳座,注意日常保养即可。故既要慎为,常思顺天姿保好本底,又需科学策划、智慧挖掘张扬个性。由此,做活点题、点景、点缀,使小环线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环境气氛既饱满又厚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做实保护、保养、保真,让古树秀木葱郁,佛国仙境保真,千年古刹煥发神彩,幽奥灵谷环境宜人:做精清静、清凉、清新,让游人置身其中,忘却日常琐事,松开世俗缰绳,在爽爽金风里享受大自然的抚摸,驰骋于过去和未来的梦幻之中,感觉上投入,深层次参与,欣欣然而乐与。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中,品悟天人合一的乐趣。且借谷山先生诗,与同仁重温今游。幽栖真此地,绝壁到人稀。石角斜钓仗,藤梢曲挂衣。壶飱高洞险,钟磬下方微。共有登临兴,谁能不醉归。

  感受历史深处呼唤,经受佛国仙境的“诱惑”,体悟淡淡幽香的润爽,使我觉得仿佛走进一个诗与画、吾与友洽然融合的清丽世界,随景自娱,超然旷达的抒怀,触景生情的纵论。竟忘却了时间,失去了定力。为掩饰失礼,只能佯装颠狂,放浪吟起刘敕的“诗野色供诗料,村沽破客颜。莫言行李尽,满载岱云归。”似被珍茗美景醉了,携朋览胜谈天趣,醉中掩瑟无人会。玉泉一梦染古烟,长啸散发乘夕去。 

  (王岢庆   贺利平)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赵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陶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5935175@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