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理财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解开金融改革深化之结

2014-03-12 08:19: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 风险差别费率机制:以低费率起步,保费不会对正常经营构成额外负担  □ 有限赔付:赔付限额可能覆盖99%以上账户(比如50万元)。据了解,“强制保险”、“有限赔付”和“风险差别费率机制”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通行做法。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解开金融改革深化之结

      □ 存款保险制度框架:强制保险、有限赔付和风险差别费率机制

      □ 强制保险:存款保险覆盖大中小银行等所有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 风险差别费率机制:以低费率起步,保费不会对正常经营构成额外负担

      □ 有限赔付:赔付限额可能覆盖99%以上账户(比如50万元)。实行限额保险,并非“50万元以上没有安全保障了”

      □ 存款保险定位于“风险最小化型”,具备必要的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责

      多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有望在两会后推出。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2014年推出。

      据了解,“强制保险”、“有限赔付”和“风险差别费率机制”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通行做法。周小川在去年年底发表的《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署名文章中也明确提及。

      存款保险将同步覆盖大中小银行等所有的存款类金融机构。至于具体的赔付限额,国际上并没有通用标准,需要在防范道德风险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进行权衡与决策。国际上普遍的经验是,使绝大部分存款人,例如90%或95%以上得到全额保障。

      据悉,我国的存款保险赔付限额可能覆盖99%以上账户(比如50万元)。实行限额保险,并非“50万元以上没有安全保障了”。银行即使破产,也只是破股东的产,而不是破存款人的产。存款保险处置问题银行时,大多采取过桥银行、收购与承接等方式,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一家健康银行,实际上使存款人得到100%的保障。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实行风险差别费率,通过经济手段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客观上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盲目扩张和冒险经营行为的约束,促进其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有效防止和疏导金融体系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均引入风险差别费率。近年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蒙古等,都在起步时直接引入差别费率。

      具体到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呼吁,单一费率就是吃大锅饭,道德风险太大,应实行差别费率,认为这是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基本的原则是,费率水平与银行的风险挂钩,对高风险机构实行高费率,反之实行低费率,与金融机构类型及规模没有必然联系。

      据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以低费率起步,费率水平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的水平,保费征收对金融机构的财务影响很小,不会对正常经营构成额外负担。

      在职能设计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我国存款保险应定位于“风险最小化型”,具备必要的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责。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及时纠正措施,有助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促使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从各国和地区的情况看,存款保险制度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现场检查权。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必要的现场检查权,有利于对风险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置”,是对监管的有益补充。从处置机制角度,作为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和平台,存款保险主要运用于收购与承接、经营中救助等市场化处置方式,高效化解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实行较快有序的市场化退出和灵活的专业化处置,降低金融风险处置成本。

      专家称,在改革已经涉足深水区的当下,存款保险制度犹如一个结,不及时地解开,将影响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向前推进。而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造坚固的制度保障,而且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发展由民营资本为主发起设立的中小银行等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相关报道详见封二·两会特别报道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段立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