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手足口 市中心医院儿科专家来支招

2017-07-28 17: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进入夏季,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开始活跃,手足口病、痢疾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多发。特别是近段时间,手足口病进入了高发期,随着病例的逐渐增加,家长如何区别孩子是否是手足口病?给孩子预防手足口都有哪些有效措施?当孩子发现疑似症状家长该如何做?等问题在家长中掀起了一部分热议,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童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董青,从多个方面解读手足口病的来龙去脉。

  问:什么是手足口病?

  董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问:手足口病都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董青: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当孩子出现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患儿尿黄。重症病例表现为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患儿可伴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无力、肢体抖动等症状要及时送医。

  问:家长对手足口病还有哪些误区?

  董青:近几年来,因手足口疾病死亡案例也时有发生,很多家长有个误区,就是手足口病一定会在手、足、口周围起疱疹,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手足口病都是有明显疱疹现象,例如肠道病毒71型(EV 71)易引起脑干脑炎,如果感染,3岁以内的小孩易在4天之内引起紧急发作,因此如果3岁以内的小孩没有疱疹,但是出现身体异常,如孩子睡梦里抽搐抖动、哭闹烦躁、不愿吃饭、呕吐等现象时,因为孩子语言表达不适的能力有限,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问:众所周知,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孩子又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外界,那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有效预防?

  董青: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与病人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感染;手足口病毒75%的酒精是杀不死的,酒精消灭引发手足口病毒的作用不大,但碘酒、84消毒液、紫外线暴晒都能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因此,勤洗手、勤消毒、晾晒被褥、室内通风都是预防的有效手段,除了小孩自身之外,大人也是病毒的间接携带者,大人可能会从外面接触病毒后传染给小孩,因此,家长也应该重视消毒工作。

  问:夏季除了手足口,小孩还会出现哪些易发疾病?

  董青:夏天孩子嘴里长疱疹、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疾病较多,由于夏天消化酶分泌不足,再加上东西存放容易滋生细菌,即使是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容易被细菌侵入,因此,感染相关疾病的儿童也随着夏季的到来增多。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少吃生的瓜果(尽量烫烫再吃)、不喝生水、高温天气里,儿童最好少喝冷饮,少吃生冷食物,避免造成胃黏膜收缩,出现肚子疼、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外出时还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儿童等体质较弱人群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结语:“只有深入患者的生活,才能知道患者需要什么。”董青趁着刚下夜班的空档,接受了记者的这次采访,虽然才刚下夜班,记者看到有的家长就抱着孩子来找她看病,虽然是下班时间,她也一一耐心解答。董青告诉记者,忙碌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她的时间永远都是跟着患儿的病情走,在泰安市中心医院11年的日子里,她看过的病的孩子不计其数,做为医生的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纯洁的小天使,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激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陶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5935175@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