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2014专题 > 刘传录 > 报道集纳

刘传录讲述粥店古桥“通西桥”的来龙去脉

2014-04-27 19:0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中华泰山网4月25日讯(见习记者高睿)“最近网上有人称位于粥店办事处西的通西桥始建于明代,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水浒研究专家、齐鲁文化学者刘传录向记者讲述,“明代修建的桥早就已经坍塌了,通西桥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刘传录表示,通西桥是由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姜桂松主持建造的,距今已经有279年的历史了。包括泰山十八盘、大汶口石桥,均是由姜桂松主持建造的。泰山诸工程竣工后,姜桂松得银颇多,家境小康。姜桂松归里就农。但村西因泮河,“每当夏秋霖雨,水势涨发,浊浪排空,行人被阻,或壮行冒渡,往往溺死,公怆然悯伤(《姜公家谱碑》)”。上涨的河水阻碍驿道通行,于是姜桂松遂发誓独力捐资建桥。

    据刘传录介绍,通西桥的“科技含量”很高,创造性的利用“T”字形铁钉此钳如石梁之间,桥面石之间用铁扒锔连接,桥墩用巨石叠起。此义举有碑为证,碑现立于通西桥东,碑高1.8米,宽0.8米,厚0.22米;额为“护桥碑记”,篆书;碑文8行,已残不成文,零星成句的有:“……即《水经注》所称北汶者是也,源于岱西之桃花峪。……姜公兰如□创,历五十余年,完好如初。……等同立约。……以为后来者……。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月上浣(huàn)之吉。约条:……抉(jué)土、损树,酌量罚银,为修补桥梁之资。”由碑文知,此桥创修于姜兰如(桂松),因桥坚固异常,五十余年后竟完好如初,为免遭损坏,里人立此禁约碑。为桥立禁约碑,这在泰山周边是罕见的,这也说明了此桥的重要性。“通西桥是古代连接泮河两岸的重要桥梁,古代这条桥所连接的街道是非常繁荣的。可以说,泰安的繁荣有通西桥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刘传录表示。

    另外,村中还有一清雍正十三年五月立的建桥碑记,可惜已毁。但在民国《重修泰安县志·金石》中录有碑目,为:“《创修通西桥碑记》,……有里人姜兰如,素善石工,……修此石桥十七空,名曰通西。”以上都有力说明粥店通西桥创修于姜公。

    延伸阅读:姜桂松,字兰如,系石匠出身,人称姜鲁班,清初建筑设计大师。于清初从章丘逃荒来泰安,闻粥店“风醇气厚”,“遂宁止焉”, 定居于粥店村。他“豁达好施,于贫乏多所赈贷”。所生五口,家庭人口多,生活颇平困,以钻磨维持全家生活。他“以攻石起家”,建造和设计技术精湛,时人誉为“姜鲁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陶云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