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追踪罕见病 默默奉献书写医者仁心——访市中心医院医学博士徐华

2018-02-08 09:5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泰安2月8日讯 “用爱心点燃患者生命之火,用妙手医术解除患者疾病之苦。”这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也是医生心中的最终出发点。而在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有这样一位默默坚守岗位的医生,她是医院“土生土长”培养起来的人才,她用成绩和奉献回报了的医院的培养,也为一个又一个的患者解决疾病难题。在医院跟她一样情况的医生有很多,他们即是医院的年轻博士群体,也是医院的新鲜血液。

  这已经是徐华在医院工作的第15个年头了,如往常一样,徐华每天都在科室和患者之间忙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干这行就是要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关系,才能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沟通。“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名医生,时间久了,就对这个职业愈发的热爱,当患者被治愈的同时,我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谈起当初的职业选择,徐华表示,虽然医生很累也很苦,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咬牙坚持过后,发现收获的是更多患者健康的笑脸。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是人的指挥中枢,也是人体的“司令部”。而神经病学内容繁多、理论深奥,更需要反复实践才能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据了解,神经内科的临床上因多学科交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一个主述头晕肢体乏力10余天的病人,入院反复发烧,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发现罪魁祸首,追问病史....可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有多重要。”徐华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病例,与一些可以依靠医疗仪器来诊断病情的领域不同,神经内科方面的病症复杂,很难只通过仪器便可断症下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除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之外,最原始的依据还应该是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一个医生来说,除了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医德之外。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是对医生的一大考验。发表SCI文章2篇、参与发表SCI文章3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伍位)、泰安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叁位)各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在这一系列的成绩是徐华不断学习的结下的硕果,她告诉记者,她平时会跟一些非常有临床经验的老专家讨教学习,并通过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她说,沉着、心细、坚持、观察和善于分析是一名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徐华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相关科研工作。除了这些工作之外,徐华还一直关注罕见病患者这个群体,她是山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之一,常常为了一个罕见病病患就能追踪好几年,之前肥城有一名脑白质病变患者,徐华不仅坚持一直追踪患者的健康状况,还为患者提供各项帮助,甚至是亲自到肥城上门为患者采血,协助患者做基因检测,改善症状。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徐华在关注罕见病患者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生活中,徐华则是一个朴实的人,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她的话并不多,她总说自己就是干着最普通的工作,帮助患者康复。她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秉承持这份医者的“初心”,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会诊途中,此处岁月静好,可惜不宜停留。”徐华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背景是一张绿色的草丛里开满多彩的小花照片。她说,“病人选择将生命交给我来守候,医者父母心,我不敢辜负这份信任。”也许就像她写下的这段话一样,外面的世界虽美,但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作为一名医生的她只能选择脚步匆匆的路过,永远走在救治患者的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泰安24小时

频道联系人:陶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5051000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5935175@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环山路77号大众网泰安频道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