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王德全:20余年摄影路 演绎“泰山不了情”

2015-09-08 10:15:00 作者:王迅  来源:齐鲁网
今年年初,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华泰山》画册问世,书中文字65000余字、168幅图片和168段图片配文,全面地展现了泰山风光和文化,融合成为一本泰山文化的的普及书。

      今年年初,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华泰山》画册问世,书中文字65000余字、168幅图片和168段图片配文,全面地展现了泰山风光和文化,融合成为一本泰山文化的的普及书。而书中图片的拍摄者,就是从影20余年的摄影家王德全。

    1-泰山摄影家-王德全-.jpg-(152)

      泰山摄影家王德全

      与山结缘 “有眼不识泰山”

      作为地地道道的泰安人,王德全回忆,自己第一次攀登泰山在小学五年级,那年泰山天街正进行大规模的古建筑修缮,他便和小伙伴们每人身背两块青砖,从山脚沿着七千级盘道爬上了山顶。时光一晃三十多年了,没曾想他的酷爱竟与攀登泰山结下了缘。从最初身背单反,到今天肩负几十斤重的大画幅,泰山古道与松林峭崖留下他上百次行摄的身影,在方寸之间也有了数万张的泰山影像,拍出心中神圣的泰山成了他摄影之路上最高的追求和梦想。

      20年的潜心创作,他收获了2万余幅彩色反转片,编辑了40余种泰山摄影书集,从国家出版的《中国》画册,到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非遗、中国书法名山,从五元人民币上的泰山背景图案,到许多国画大师笔下的雄伟泰山,都大量取材于他的摄影作品,同行们称他为“泰山摄影第一人”。20多年对泰山的钟情却使他深深感到,对泰山了解的越深,拍得越多,走得越近,越发觉得泰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阅不尽的卷,拍不完的影,在泰山面前,永远是“有眼不识泰山”!

      王德全主持编辑出版的摄影作品

      脚踏实地 “泰山压顶不弯腰”

      “拍好泰山太难了!”王德全说。泰山是座风景山,但更主要还是一座文化山,精神之山,用形象的摄影语言来表现历史时空、文化遗迹和精神崇拜,的确是困难的。因此,无数摄影家放弃了泰山而行摄于边陲,而他却始终把镜头定格在了泰山,凭借着泰山挑夫攀登十八盘的那种韧劲,我艰辛而不停顿地向泰山摄影的最高峰攀登。

      从影20多年来,王德全怀着一定要拍出心中的泰山这一梦想,不图名利,耐住寂寞,脚踏实地,用发现的眼睛,文化的思维,记录着泰山的自然与人文。冬去春来,只要有适合的气象条件,他便毫不犹豫背起几十斤重摄影器材,艰苦跋涉在泰山上下。冬天大雪封山后,进山公路封闭,索道停运,为了心中想象的梦景,毅然徒步往返;夏天冒着狂风骤雨,只身一人站在峭壁上完成月观峰被闪电击中的震撼一刻;为了拍到最美的泰山云海日出,他几十次赶早守候在泰山极顶;也为了拍好桃花源的彩石溪,不小心被滑落的石头砸伤了脚趾,整个指甲盖变成了青紫色,仍强忍着继续站在冰冷的溪流中,事后落下了趾残;还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怀抱泰山典籍,寻找泰山文化的源脉,为泰山摄影充足文化的底气......20年下来,有数不清的惊险故事,有常人体验不到的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更有无穷的欢乐,他认为,这便是拍摄泰山的魅力所在。正有了这种执着的精神,才会舍得投入精力财力,才会处理好工作、家庭与摄影的关系,才会在困难、痛苦和委屈中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度。目前,他出版大大小小的书籍、画册、折页不下150本,刊发过的摄影作品有两三千幅。所拍摄的新闻图片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新闻图片新闻一等奖。

    3王德全摄影作品多次在海内外杂志上发表_DSC3666-(2)

      王德全的摄影作品多次在海内外杂志上发表

      除了摄影外,王德全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写的最多的,也是关于泰山的新闻。他告诉记者,“文学和摄影像泰山上的姊妹松一样,密不可分。图片可以直观地表达文字难以形容的感受,而配文可以给图片增光添彩。”在这本《中华泰山》画册中,他为168幅精选图片配上短小精美的配文,让读者身临其境“游”泰山。

      探寻新路 “挟泰山以超北海”

      多年的泰山摄影经历让王德全深刻地体会到,拍好泰山题材,不能走一般风光摄影的老路,要有“挟泰山以超北海”的胆量和境界,才能找到表现好泰山的密匙。

      王德全认为,拍好泰山,首先要从泰山文化功课做起,从泰山的起源、地质地貌的形成、五岳独尊地位的确立、帝王封祭、黎民朝拜、儒释道三教融合、文人咏颂、墨客狂书、中华精神、世界大同等方面进行梳理,对泰山的古建、石刻、地形地貌、松石泉韵、宗教信仰、民俗旅游等有形的视觉形象进行剖析研究,从中寻找出拍摄的灵感,这样所拍出的作品才为泰山。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学习思考,他逐渐明晰了拍泰山的思路和切入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表现泰山精神,用泰山挑夫、迎风傲雪的泰山松、万人登泰山、古稀老人爬泰山、残疾人登泰山、十八岁成人泰山宣誓礼等镜头来表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选取十八盘、云海日出、五岳独尊石刻、天街等作为拍摄重点,运用季节、光线、镜头和人文环境的变换,进行重点创作。在每次按动快门之前,作品的用途和预想的效果早已在他的心中形成。有时天公不作美,难以出大片,他就把镜头对准景物的局部和不同的游人。“在泰山上拍出震撼的力作,并非不讲究技法,仍要主题突出、内涵深刻,讲色彩、影调,有节奏、韵律,选特殊的气象。”他不重走别人家的老路,而是用心去行摄泰山,记录下无数的精彩瞬间。

      1996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电视台、泰安电视台组织摄制的电视系列片《中华泰山》开机,邀请了40多名中国历史文化名家参与拍摄,历时3年,以泰山文化为脉络,系统阐释了泰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演进和发展中的作用。而王德全作为电视系列片《中华泰山》的制片人,为该片的篇拍摄制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片在中央电视台、全国各省市卫视台和海外中文电视盛播后,引起强烈反响,入选国家精品工程并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此外,他参与拍摄制作的电视系列专题片 《到中国,游泰山》 、《天下第一山》 、电影形象片《天下泰山》等,在国外频道播出后,曾在国外掀起了一股“泰山热”。

      任重道远 “责任重于泰山”

      在自己泰山摄影取得成就的同时,王德全也表示了自己对泰山摄影现状的担忧,他告诉记者,全国影展已经举办了24届了,没有一幅泰山的作品入选;摄影家走西藏新疆坝上草原,甚至千里奔波拍婺源的油菜花,却冷落了泰山;首届泰山国际摄影大奖赛参赛不足百人,泰山上下找不出三种泰山画册;在国际影展、在中国各路影展、在平遥摄影节,看不到雄伟的泰山;作为让历代帝王折腰、让百姓默念的泰山,却没有成为摄影人向往的天堂。“是中华名山第一的名气太小了,还是人们的审美情趣变味了,是过亿的摄影队伍太大了,还是泰山四百万游客太多了,是泰山文化太博大了,还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不要了,我想都不是,那为什么泰山摄影没有与泰山齐名呢,值得深思!”

      20年来,王德全一直把泰山作为摄影的主题,积累了数万幅泰山图片,但真正运用摄影手段表现好泰山文化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泰山不仅是一座风景山,更主要的是一座文化山、精神之山,用形象的摄影语言来表现历史时空、文化遗存和精神崇拜,的确是困难的,今后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我坚信,只要有泰山的担当精神,有泰山挑夫勇攀十八盘的那股韧劲,一定会不断登上泰山摄影的新高度。”

      “责任重于泰山!我的泰山摄影之路很漫长,我们摄影人的泰山摄影责任也很重,这本《中华泰山》画册,也仅仅是对泰山的初瞻,如果有点自信的话,那就是在这本画册付梓之际,正是我们攀登泰山文化新高度的开始,希望能有一天,泰山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摄影天堂。”他说。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